在大宁县的土地上,有这样一支特色队伍,他们深入全县的村村寨寨,蹲田间、进农户,带着感情与群众交流,将自己融进去,使理论宣传工作真正为基层所需要、为群众所欢迎,在闲谈中、在乐趣中,让群众受到理论知识的熏陶,这支队伍就是大宁“百人宣讲团”。
面对理论宣讲枯燥无味,受众不易接受的这一现实问题,近年来,大宁县委、县政府组织理论宣传工作者不断探索新形势下适合大众需求的新形式、新方法,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三贴近”原则,在全县范围内,经过推荐、评选,从各行各业中选取优秀人才百余名,组成了“百人宣讲团”,创新探索出一条意识形态建设最后一公里工作的新路子。
从兴趣中引导,吸引受众的注意力。理论宣讲要想吸引受众,就必须充分了解他们的求知、求美、求乐、求健、求新的兴趣,从兴趣入手,尽量在把握其兴趣的基础上取得共同语言,有助于减少排斥和逆反心理,从而增进沟通了解,使其在自然、融洽的气氛中受到感染和熏陶。“百人宣讲团”从百姓中汲取养分,从民俗民智中寻找宣讲的突破点,运用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和艺术形式来讲述党的理论,获得受众的好评。“百人宣讲团”中的教育工作者们将国家的一些惠民政策编排成小品、相声的形式,利用开展文化活动的机会,展示给广大观众。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群众在欢声笑语中感受到国家的关怀,同时,也加深了对国家大政方针的理解。
从需求中满足,取得宣讲的实效性。从需求上满足,就是主动出击,满足需求必须先了解需求。“百人宣讲团”在理论宣讲过程中,针对群众的不同需求,开展相应的工作,以走进其内心世界,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获取信任,赢得人心,从而提高理论宣讲的针对性、有效性。面对不同受众,“百人宣讲团”不说大道理,而是从大家身边的事说起。同时,为了取得宣讲的实效,“百人宣讲团”还建立了长期的信息收集、传递、分析、处理和反馈机制,畅通群众的参与机制,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让群众既受教育、又得实惠。“百人宣讲团”深入到田间地头进行宣讲,针对该县县委、县政府确定的“生态立县、林果富民、工业强县”三大战略任务,宣讲团成员讲法律法规、讲科技致富、讲蔬菜大棚管理技术等等,用真实事例进行宣讲,群众听后都交口称赞。
从参与中感染,增强群众的亲切感。“百人宣讲团”成员每次下基层宣讲,都会事先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从调查研究中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宣讲时,采用传统的“我讲你听”的授课式与“台上台下”的互动式相结合,与大家一起讨论,形成共识。而且,每次宣讲结束后,宣讲员还会向听众发放“意见反馈表”,虚心征求听众对宣讲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查缺补漏,下次工作有更大的提高。在宣讲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百人宣讲团”中的市道德模范、爱岗敬业优秀典型现身说法进行宣讲,使受教育者明白:原来那么高深的大道理,经他们切合实际的讲解,变得触手可及。“百姓话”说“百姓事”,宣讲员用群众熟悉的语言说话,深入浅出地进行宣讲,对群众进行面对面的引导帮助,心贴心的解疑释惑、实打实的说理点拨,使宣讲生动鲜活、入情入理。
“爱国不一定要惊天动地、轰轰烈烈,只要我们每一个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心尽力、尽职尽责,这就是爱国。”“我们孝敬公婆、尊老爱幼、邻居之间和谐相处就是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群众的一句句感悟,正是“百人宣讲团”把宣讲工作做到实处、做到群众心里的最好证明。
记者荀丹薇
责任编辑:席沛钊
下一篇: 大宁供电公司提前部署保障元宵节用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