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宁开展“禁止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专项行动”

2020-08-22 09:03:02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不随地吐痰、不大声喧哗、文明健康有你有我”“携带纸巾包住痰垢,留住文明”……连日来,在大宁县的街头巷尾,一群身穿“红马甲”的党员干部和身穿“绿T恤”的“蓝天青年志愿者”向过往群众发放了禁止随地吐痰、乱吐口香糖、乱扔烟头等文明规范宣传材料,倡导良好的文明生活习惯。

  这是大宁县全面开展“禁止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专项行动”(以下简称“禁止随地吐痰专项行动”)的一个缩影。自行动开展以来,大宁县委、县政府领导组织召开专门会议,细化各级各部门职责,强化责任落实,实施奖惩措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宣传引导 营造氛围聚人心

  为加大宣传力度,认真落实《山西省禁止公共场所随地吐痰规定》,该县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等部门和各乡镇党委政府与各村委深入开展“禁止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专题宣传活动,通过视频推送、发放宣传资料、电视台曝光等形式广泛宣传;在全县重点场所、办公地点、农村人员聚集点张贴“禁止随地吐痰”标志;大宁县移动、网通、电信面向全县手机用户发放禁止随地吐痰公益广告,县移动公司制作视频短片在县电视台、微信公众号及各单位视频宣传栏滚动播放;“蓝天青年志愿者”在该县金殿广场、南山公园开展杜绝随地吐痰、乱吐口香糖、乱扔烟头的宣传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了浓厚氛围。

  昕水镇向阳社区一名工作人员讲道:“禁止随地吐痰专项行动一方面可以约束民众的行为规范,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推动文明城市创建。作为社区工作人员,不仅要向辖区居民宣传,更要让家人、朋友了解并注意自己的行为,共同创造美好家园。”

  健全机制 创优环境激活力

  “随地吐痰不见了,乱扔垃圾没有了,市民行为规范了,县城环境变美了”这是大宁县一位老教师编写的顺口溜,字里行间表达了全县群众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认同。

  今年以来,大宁县委、县政府在靓城提质行动中,统筹推进环境卫生整治各项重点工作,开展了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环境卫生整治。清除暴露垃圾及道路绿化带内垃圾、枯叶等500余立方米,清除道路两侧的破旧户外广告1000余幅,清除乱涂写、乱张贴、乱悬挂、乱设摊点、流动商贩、占道经营等100余处,落实“门前三包”制度。持续开展靓城提质“三拆三下三进”行动,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了整治任务目标:打造三拆示范街,加快立面改造,彻底改变城市建筑乱搭乱建、乱挂乱接面貌;打造三下示范街,城区内加快改造进度。在靓城提质“三大行动”中,重拳出击,选准突破口,向违建“硬骨头”亮剑,形成了“拆除一片、整治一片、带动一片、宣传一片”的工作效果。截至目前,全县“三拆三下三进”行动共拆除县城违法建筑202处,拆除面积18148平方米,更换门店牌匾869个,铺设沥青混凝土路面58900平方米、透水砖2450米。以靓城提质的实际成效,助力“禁止随地吐痰专项行动”开展。

  携手同心 综合治理见成效

  大宁县把疫情防控与“禁止随地吐痰专项行动”紧密结合,县疾控中心、县医疗集团、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广泛宣传“禁止随地吐痰专项行动”对疫情防控的重要作用,示范引领、劝阻劝导群众不随地吐痰,让全县上下认识到不随地吐痰对预防和控制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意义,以实际行动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尚,以群众的文明行为习惯助力全县疫情防控工作,全力打造空气清新、舒适宜居的优美环境。

  为确保“禁止随地吐痰专项行动”深入人心,长效保持,县城市管理中心扑下身子,严抓细抓,制定了落实《山西省禁止随地吐痰的规定》的具体办法,设立了25名公益宣传监督员、10处监督岗位,面向全县公布了举报电话,并与村委会、公共场所经营单位或管理单位签订了共建共治协议书362份,实行“随地吐痰”处罚办法;各乡镇党委、政府利用脱贫攻坚政策宣传机会,把“讲卫生、不乱吐痰”纳入对村民的宣传教育中,全县84个村委全部把“禁止公共场所随地吐痰”纳入村规民约;县文明办把“禁止公共场所随地吐痰”纳入省、市、县文明创建工作中,县爱卫办主动对接和督促各单位将公共场所随地吐痰治理情况纳入卫生城镇和健康城镇建设体系之中,形成了全县上下凝心聚力,严禁随地吐痰的良好氛围和环境。

  如今,大宁城乡更靓丽,生活环境更宜人,一颗天蓝水清、空气新鲜、生态优美、山川秀丽的“西山明珠”展现在人们面前。(侯耀强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