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风霞蹲下来与孩子们交流
临汾新闻网讯 “幸福是靠奋斗出来的,爱上了奋斗的感觉……”
2018年9月,43岁的张风霞经过层层选拔,担任了大宁县幸福学校校长。
幸福学校是大宁县的民心工程,是为外出务工子女开办的学校,旨在最大限度关爱和保护留守儿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作为大宁县年龄最小、资历最浅的校长,张风霞能承担起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带领留守儿童走向幸福吗?
智慧的育花人
从高空俯瞰,大宁县幸福学校红色的楼体在县城东新区的众多建筑里分外耀眼,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在昕水河畔。
走进这所新创办的学校,迎面墙壁上“关爱留守儿童、创建幸福校园”的育人标语让人顿生温暖的情愫。高大宏阔的教学楼、感恩励志的文化墙、绿草如茵的操场,还有家园式的温馨小屋、卡通造型的花坛,处处充满着生机与活力,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园。
教室里,活泼欢快的音乐响起来,孩子们摇头晃脑地背起了儿歌,“小手是个宝,做事不能少,饭前要洗手,千万别忘掉”,样子娇憨可爱;科技室里,孩子们在老师指导下动手操作科学仪器,明亮的眼睛里写满了追问;课间十分钟,孩子们在操场上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凶恶的“老鹰”一次次扑扑过去,俏皮的“小鸡”“咯咯咯”笑着躲开……
“优美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是一种潜在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力量。我们紧紧围绕‘开启留守儿童幸福人生’这一办学目标,统筹安排,循序渐进,将幸福学校打造成留守儿童成长的美丽花园、温馨学园、幸福家园,让全县的留守儿童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张风霞说。
时间回到两年前,刚刚建成的幸福学校还是一张白纸,张风霞和老师们决心在这张白纸上画出最美的图画。他们精心实施文化建设,从关爱留守儿童这个核心出发,将办学宗旨、办学理念以及校风校训悬挂在校园醒目的墙面上,精心设计了楼道文化、班级文化、宿舍文化和餐厅文化,打造出一个优雅的学习、住宿和就餐环境。在班里,老师们亲自手绘,画上了天空、太阳、大树、小鸟,童话世界呼之欲出。
环境美了,当年首次招生就突破了200名。孩子们来到学校好奇地瞅瞅这摸摸那,很快喜欢上了诗意的校园,他们的童年也因之打下了亮丽的底色。
辛勤的育花人
幸福学校有300多个孩子,其中135人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另有5个是智障儿童。初来时,不少孩子邋里邋遢的,连个数都数不清……
幸福学校绝大多数是年轻老师,张风霞给老师们提出要求:扮演好“妈妈”和“保姆”的角色,陪伴关爱教育好孩子们,与他们一起成长。
融入学校,融入集体,这是老师们要做的第一步。刚上幼儿园和一年级的孩子哭哭啼啼,怎么办?给孩子们放音乐,教他们律动操,《洗手歌》《文明礼貌歌》《早操歌》,一首首童谣,一个个游戏,让“小哭才”变成了“小天使”,喜欢上了老师,喜欢上了集体。
立规矩,养习惯,这是老师们要做的第二步。孩子们每个时间段做什么,每件事怎么做,都由老师“妈妈”们一一教会。例如,午餐时间,各个班级背诵古诗,错时进入餐厅,指定餐位落座,吃完后自己洗碗;回到宿舍,按照老师的要求,脸盆、牙杯等物品有序摆放,在老师示范下学会自己洗脸、洗手、刷牙、洗脚、洗衣服、叠被子……老师们全天守候,和一个个“小捣蛋”“躲猫猫”的孩子斗智斗勇,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那段时间,是张风霞和老师们最忙的时候。她吃住在学校里,每天都要开会,就学校管理中的问题,找出最好的解决办法。说起来,让大孩子带小孩子就是大家想出来的好办法。把高年级和低年级的孩子安排在一个宿舍,小孩子不会干的活,由大孩子带着干,叠被子、系鞋带等,让小孩子长了本事,大孩子也有了成就感,还赢得了流动红旗,可谓一举多得。
短短两年时间,孩子们释放出了活泼可爱的天性,心情愉悦,学习进步,健康成长,各项能力都有了提高。幸福学校被授予“大宁县名校”“临汾市五四红旗团支部”。张风霞信心满满,她说:“孩子们长大了,老师们干劲也足了,学校将会越来越好。”
幸福的育花人
幸福学校的孩子大都是单亲、离异、缺乏关爱的孩子,对他们实施心理关爱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拉近和孩子们的距离,张风霞和孩子们说话时总会蹲下来,温柔地看着孩子们的眼睛,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从而愿意和老师敞开心扉。她要求老师们经常和这些学生进行情感和语言上的交流,以填补他们缺少父母呵护的感情空白。
屹斌,今年13岁,父母离异6年。原来在太德小学上学,离家远,爷爷奶奶接送困难。到了幸福学校后,孩子变得合群了,字写得好了,回家还帮奶奶干活洗衣服。爷爷奶奶逢人就夸,娃在幸福学校学好了。
松豪,原本就不是一个爱说话的孩子,父母离婚后更是变得沉默不语。老师们鼓励他,赞赏他的优点,创造机会让他说话。有一次,一位老师帮助他后,他低声说了一句“谢谢老师”,话虽不多,却让这位老师喜出望外。如今松豪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心结也在一点一点儿解开。
泽亚,父母离异后,父亲经常打他,让他也染上了爱打人的习惯。老师和泽亚的父亲交谈,指出打孩子是违法的,引导他做孩子的朋友。泽亚的父亲十分惭愧,开始学习家教方法。老师又发挥泽亚的特长,让他当上了体育委员。泽亚受到了鼓励,变得越来越自信,笑容挂上了脸庞。
都说亲密关系大于教育,老师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打开了孩子们封闭的心门,爱的种子已然在他们心底生根发芽。
如今,走进幸福学校,映入眼帘的是精致的校园、孩子们清澈灵动的眼神、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老师和同事们都会说,“这就是梦想中的学校!”张风霞感动于大家的赞叹与信任,感动于全体老师的付出,更加勤奋地工作,师生共同享受幸福的教育生活。 (文中学生为化名)
记者 郭璞 文/图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