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就听说这里将进行陶寺遗址考古成果展览,我是顺路过来看看,没想到这么不起眼的地方以前竟然是都城,尤其考古成果让我长了见识,像这个土鼓和鼍鼓都是第一次知道,我要给陶寺遗址的考古成果点个赞。”4月2日,陶寺遗址考古成果展上的展品让来自运城的庞先生惊叹不已。
2002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启动”,陶寺遗址被定为子课题“聚落反映社会结构”专题。多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山西队和省、市相关单位合作,对陶寺遗址进一步发掘,取得了重大考古成果:在陶寺中期城址东南部,确定了陶寺文化早期城址,发现了宫殿区、下层贵族居住区,发掘了陶寺中期王级大墓并出土随葬品72件。2003年―2005年,发现并确认了观象台。
2009年,经社科院考古所、中科院自然史所、国家天文台等专家实地验证,陶寺文化“圭表”测影天文观测系统得到确认。2010年,发现陶寺遗址所呈现的五级聚落,相当于都城―邑―乡镇―村的四层等级化社会组织。2012年,发掘了陶寺遗址手工作坊区。2013年发掘了陶寺遗址的宫城城墙。
“这次成果展上,我们通过沙盘、图片、文字、出土文物,给游客勾勒出一幅帝尧时代的‘最早中国’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图画,展现出一幅帝尧时代‘协和万邦’的景象。”在听完襄汾县文物旅游局主要负责人的介绍后,记者看到展区内的视频区坐满了人。张天河是陶寺遗址附近的东坡沟村人,他告诉记者:“尽管陶寺遗址就在我们村,但是多数人没有接触过,不知道里面到底有些啥,今天过来一看长了不少见识。看到这么多游客前来参观,自己为身为陶寺人而感到自豪。”“爸爸,这是干什么的?”“这是古人用来推测二十四节气用的观象台,有了这个,老百姓就知道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获……”在观象台参观区,来自我市的阴先生带着13岁的女儿来观看展览。阴先生告诉记者:“我和孩子都开了眼界、长了知识,简简单单的几个缝隙,就能让我感受到帝尧时期陶寺人的智慧。” (杨琦)
责任编辑:王伟
上一篇: 台前幕后“演绎”美丽临汾
下一篇: 墨彩飘香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