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文化暨德廉思想研讨会在临汾市闭幕

 

2015-04-17 08:06:42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赵玉峰)4月15日,尧文化暨德廉思想研讨会在我市闭幕。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李伯谦、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王震中、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何驽、市三晋文化研究会会长刘合心,以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等全国知名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市三晋文化研究会专家参加研讨会。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尹天五,市领导罗清宇、王文英、黄翠莲、原学义参加研讨会并出席闭幕式。市委副书记王文英主持闭幕式。
    此次研讨会围绕传承和弘扬尧文化展开了高层次、高水准的研讨和交流。大家各抒己见、讨论热烈,从不同角度、不同视野提出了对尧文化的深刻理解,并对如何把握尧文化的时代价值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展开了深入讨论,取得了基本共识。
    此次研讨会为我市深入挖掘尧文化历史资源、准确把握尧文化历史价值提出了很好的意见,揭开了尧文化研究与现代城市开发的新篇章,吹响了推动临汾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号角,必将在尧文化研究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王巍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此次研讨会立意高远,尧文化和德廉思想相衔接,突出体现了尧文化研究的时代性。尧都探索薪火相传,已经将近40个年头了。我觉得尧都平阳或者说陶寺遗址的性质应该是为不断获得新的考古资料所逐渐证实,现在我认为尧都平阳―陶寺作为尧的都城这一点在考古学界应该说是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共识,这一点既成定论;尧都平阳应该正在走出传说时代成为现实,当然还需要我们更多的努力、更好的发掘和更深入的研究,让它的说服力增强。因为一系列的证据链正在证明,尧都平阳时代、时间、空间、陶寺遗址的内涵、陶寺遗址的规模以及它所反映的文明程度等等,当然还辅以其他的一些民俗的证据、当地的地名、后代的历史文献等等,已经接近定论。所以我认为,至少从宣传的角度,陶寺作为尧的都城应该是可以宣传的,可以理直气壮地宣传。
    王巍强调,陶寺文明已经进入一定文明阶段,应该说通过一系列的发现,取得了关键性的证据。都城、宫城、宫殿、大型王宫墓葬、天文设施,尤其是反映的礼仪制度,已经形成金字塔式的结构,已经出现了王权,而且不断强化。
    所以说这些方面让我们有信心、有把握地宣称,陶寺遗址已经进入了文明时代。它的年代在公元前2300年左右、距今4300年,比二里头(公元前1700年,夏代后期)提前了500年至600年。
它是中国最起码是黄河中游地区能够确定进入早期文明的一个最早的都邑性遗址。所以我觉得是证明、实证5000年文明重要的支点,这也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之所以把陶寺遗址项目作为重中之重的原因。
    王巍指出,陶寺遗址的发掘,为尧文化研究提供了重大依据。要加强考古工作,打造以尧文化为内容的各类文化产品。要认真研究尧文化的精神内涵,注入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弘扬从帝尧时期开始发展的传统文化。
    市委书记罗清宇在讲话中指出,本次研讨会内容丰富、议程紧凑、层次较高、研讨深入、成果丰硕。各位专家学者围绕“溯中国源头?寻华夏之根”这一主题,围绕尧文化的思想精髓和精神内核,在对大量文物考证的认定和历史资料研究的基础上,展开了热烈讨论和深入交流,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看法,对临汾作为尧文化发祥地的重要地位给予了基本确认,在尧都平阳和尧文化的关系上形成了共识,对尧文化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形成了共识。
    罗清宇强调,本次研讨会是一场谈学论道、学贯古今的人文盛会,是一次启迪思想、引发共鸣的心灵之旅,发挥了汇聚各方智慧、增进各界共识、促进尧文化研究的重要作用。临汾将以此为契机,把这次研讨会形成的新成果、新理念、新思路转化为加快尧文化研究开发的科学决策、推进措施和具体实践,再接再厉,科学规划,在更高起点,用更高标准,以更大的步伐,掀开弘扬尧文化的新篇章,使之成为享誉全国的文化品牌,成为推动临汾“六大发展”的重要精神源泉。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