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今年以来,汾西县坚持把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项目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发展机遇,坚持规划引领,聚焦发力,确定构建“一带两核六区”建设项目为重点,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聚力赋能。
“一带”即通过串联项目覆盖区域,形成一条乡村振兴特色发展带,向北可以连接到县城,向南可延伸到其他行政村,既为示范区发展预留更大发展空间,也可有效促进城乡融合。“两核”即农业现代化示范核和农村生活现代化示范核。“六区”即打造段村、僧念村、铁金村、府底旧村、马沟村、府底小区六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
以“一带两核六区”建设项目为重点,该县一是发展特色产业。围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施段村农业现代化智能蔬菜园区建设项目、府底小区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促进农民增收。二是培树文化乡村。挖掘本土红色文化,实施段村红色文化展示空间项目,营造红色文化氛围,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三是开展人才兴村。围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将原僧念中学改造为乡村振兴教育培训基地,拓宽农民就业渠道,提高致富本领。四是打造宜居乡村。着眼建设“人居美、生活美、生态美”的美丽家园,实施铁金村人居环境提升、府底小区基础设施提升、府底旧村“产村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段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僧念村道路景观提升等项目,更好地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为顺利推进项目建设,确保高质量如期完工。该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和县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指导组、项目前期办理组、工程项目推进组、项目宣传推广组、项目督导考核组,以上率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作配合、步调一致的工作格局。同时,高标准谋划。为充分发挥示范区建设引领带动作用,示范区每个项目都严格进行绩效分析,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项目实施前,特别是产业项目,提前筛选运营主体,建立联农带农机制,明确按“334”模式进行收益分配,确保最大限度促进群众增收。为加快推进示范区建设项目进度,采取设计、采购、施工、运营一体化全过程总承包模式,成立了府底旧村拆迁、段村农业现代化智能蔬菜园区建设、就业教育培训基地、府底小区光伏建筑一体化四个项目工作专班,每天碰头,每周调度,研究推动征地拆迁、手续办理、项目建设等工作,抢时间、抓进度、赶工期,确保示范区建设高效高质推进,按期完工。
(侯建兵)
校对 霍艳娟 孙清清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