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西县国有集体企业牵引推动集体经济壮大提质工作纪实

2022-11-16 09:10:35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汾西县是山区农业县,2020年脱贫摘帽,2021年被确定为全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2022年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汾西县僧念镇段村考察调研时指出,“让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越走越有奔头。”近一年来,汾西县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为引领,把集体经济壮大提质作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推进乡村振兴的破题之举,“党建引领+市场推动”两手发力,强化村发公司牵引作用,形成了“聚合要素牵头干、上下联动跟着干、优势互补合伙干、因地制宜自己干”的良好局面,激活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一池春水”。

  聚合发展要素 强化“统”的功能

  农村经济发展既要突出党建引领,又要重视市场主导。汾西县坚持一手抓农村带头人队伍优化行动,加强县校合作,引导“汾才回乡”,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全覆盖,同时推动产业党建联建,添活力、增动能,建强基层组织“堡垒”;一手抓市场主体培育,成立“1+7+86”县乡村三级村发公司(合作社),培育投资主渠道、项目主力军、营收主平台,育新机、开新局,打造集体经济发展“新引擎”。

  汾西县委、县政府出台《支持村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促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试行)》,打造专业团队,设立发展基金,整合涉农投资,引入社会资本,变政府“给钱”为“给项目”、政府投入为市场投资、“撒胡椒面”为“精准滴灌”,“多个管道蓄水、一个龙头放水”,全力支持县级村发公司“一揽子”项目计划。自组建以来,汾西县三级村发公司(合作社)谋划储备项目25个,开工实施项目15个,这些项目陆续投产达效后,预计将带动全县集体经济增收600余万元。

  立足全县饲草资源多、产业基础好、项目预期稳的区域优势,汾西县委把肉牛养殖作为“一县一业”主攻方向和“一把手”工程,一次性划拨涉农整合资金6400万元,以县村发公司为项目主体,在永安镇太阳山村、和平镇季家庄村新建两座肉牛养殖标准化基地,牛舍、仓库、青储池、办公区、生活区、设备购置及肉牛购进等全产业链达标配套。目前两个养殖基地已动工建设,预计2023年6月投产达效,可年出栏肉牛1900余头,预计可创收400万元,辐射带动全县分散饲养肉牛2万余头。

  金凤社区是汾西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集中了4个乡镇54个自然村1993户6162人,如何让大家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汾西县全盘谋划,把集体经济发展纳入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布局,由县村发公司承接8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采取“建、管、营”一体化的模式,在城郊接合部新建一栋4800平方米的帮扶车间。项目建成后将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吸纳金凤社区及县城周边劳动力就近务工,实现“为政府分忧、为群众增收、为集体创收”的三赢目标。

  完善服务体系 搭建“带”的平台

  汾西县村发公司组建以来,把解决农产品销售难、农资采购难问题作为切口,牵头搭建平台,拓宽“销售链上延、供应链下探”两条路径,统筹开发全县农业农村大市场。

  县村发公司领办“汾西优选”农产品超市,编制汾西肉鸡、核桃、玉露香梨、苦荞及冲调、焙烤等七大系列25类农特产品目录,开通电子商务、直播带货等线上渠道,设立农特产品展销、旅游景区促销等线下平台。企业农户主业种养,乡村两级主联农户,县级公司主推市场,形成了完整产业链。

  2022年中秋节期间,县村发公司累计销售农产品106.1万元,其中在县内84家单位销售农产品84.6万元,在北京、上海等地外销21.5万元。和平镇13家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统一收购全镇及周边蜂蜜、核桃、红薯、西红柿等农副产品,依托镇村发公司包装加工,与省市定点帮扶单位联建农产品供应基地,签订职工福利订单4000余份。

  拓展增收空间 建立“联”的机制

  推动集体经济市场化发展,既要上下联动,也要内外联合。汾西县村发公司内设综合管理、资产运营、投资融资、市场开发、工程建设、财务6个部门,设置项目融资、产业投资、资产运营、项目建设、市场营销、对外合作6大业务板块,采取合作经营、入股分红、设立公司、领办合作社、创办实体等方式,开门经营,“搭船出海”。

  县村发公司以合同形式整合16家农机合作社800余台农业机械(具),依托乡(镇)村发公司组建7个农业生产服务队,86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综合农机作业需求,开展半托、全托、承租、入股四种形式的农业耕种防收托管服务。

  团柏乡村发公司与山西晋海龙公司、山东泰光蔬菜公司强强合作,投资1300万元,新建高标准大棚20座,实现了汾西反季节蔬菜种植“零的突破”。

  永安镇太阳山村同新希望六合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发展肉鸡养殖、光伏发电、服务外包产业;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承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创建项目,投资1177万元建设产业发展综合服务中心、人才公寓和窑洞民宿等,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80万元。

  积蓄发展后劲 做好“拓”的文章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既要借“输血”强功能,更要靠“造血”求生存。近年来,汾西县抢抓国家级光伏试点县政策机遇,实现了86个行政村村级光伏发电“全覆盖”,仅此一项每村年增收20万元,但同时也出现了集体经济发展“路子单一、后劲不足、经营性收入低”等问题。

  今年以来,借“清化收”、社区物业党建联建之机,汾西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全方位准入,乡村两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入尽入,资金自己投、项目自己干、利润自己赚,推动新建项目遍地开花,掀起了全县集体经济“二次创业”的新高潮。

  永安镇党委统筹谋划社区物业党建联建和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两项任务,由镇村发公司牵头,县村发公司注资入股,领办物业服务公司,对全县6个“三无小区”进行物业进驻打包覆盖。

  僧念镇段村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承接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资金610万元,实施教研产业发展及配套设施改造、旧村肉羊养殖示范小区项目,光伏、养羊、肉牛、蔬菜、蘑菇和党员教育培训六大产业齐头并进。

  永安镇后加楼村深耕玉露香梨产业,发展冷链仓储、梨酒酿造、畜牧养殖、生态旅游循环产业,实施建筑风貌提升、街道亮化绿化工程,筹建村级康养发展中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20万元。

  县村发公司搭建平台、谋篇布局,乡村两级因地制宜、竞相发展,汾西县集体经济壮大提质已按下“快进键”、驶入“快车道”。

  记者 荀丹薇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