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山县北王乡北茨村有位村民名叫王东亲,她年龄小志气大,下商海、闯市场,在种养蘑菇上大做文章,年收入超过百万元,继而成立食用菌生产合作社,组织当地妇女发展食用菌生产,帮助她们大幅度增加收入,在十里八乡被传为佳话,成了小有名气的大老板。
王东亲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1993年初中毕业后,16岁的她为减轻家庭负担只好辍学闯天下,开出租车,办小饭店,增长了见识,增加了收入。不料,2006年年迈的父亲患病在床,作为老人家的独生闺女,她只好回到家里照顾老人。可性格倔强的她,不甘寂寞、不甘平凡,总想照顾老人的同时再做点事情,于是她就在网站中仔细搜寻致富信息。一天,一则种养蘑菇的信息引起了她的注意,尤其是种养蘑菇占地少、效益高、适合家庭经营的特点,促使她下定决心种养蘑菇。
第一年,她先是尝试着在自家的窑洞里种平菇,但结果产量较低,没见到多少效益。第二年,她大胆引进高产鸡腿菇,先后投资了60余万元,建设了场房,购置了设备,买回了菌种,雇请了五六个工人,开始了生产。尽管她像对待婴儿一样精心地照顾这些食用菌,但到了后期,一片片的蘑菇却像缺了水的豆芽,细高、黄瘦,不仅产量低而且卖不出去,看到这种情形,王东亲的心都凉了,十几年的积蓄就这样眼睁睁的打了水漂。况且,这年他的父亲又离开了人世。接踵而来的打击使她心力交瘁,头顶生出了一圈白发。然而,王东亲并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查阅资料,外出考察,学习实用技术,查找失败原因。经过研究,她对各种蘑菇的生长习性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懂得了蘑菇的生长对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的要求很高,自己种的蘑菇就是因为室内温度超过了28摄氏度而被“烧死”。于是她再次贷款5万元,添置了通风、调温等设施,购回了双孢菇菌苗,进行了科学种养。每天坚持早、中、晚三次测量温度和湿度,并做好记录,及时调节,几个月下来,她种植的蘑菇喜获丰收,她终于成功了。
为了扩大规模、增加收入,带领更多妇女致富,2008年,王东亲又贷款20万元,承包荒地14亩,建起了6座3500平方米的双孢菇栽培棚,吸收了本村采菇女工16人,并当年收回全部投资。2009年,王东亲又投资了100余万元,新建了15座大棚,扩大生产规模,当年盈利超过100万。同年,她建立了东亲食用菌生产基地,并被浮山县列为全县重点项目之一。
为了带领群众致富,王东亲注册成立了食用菌专业合作社,2012年该社吸收6个农户加入合作社,扩大种植规模,新建堡子上村分基地。该项目总投资135万元,新建标准化菇棚12个、冷藏库一个、洗菇池一座、办公服务室6间。目前,食用菌基地已辐射到3个乡镇,7个村,栽培面积达1.5万平方米。
由于王东亲创业成功,并带动了更多村民走上致富路,她因此先后获得了全国“巾帼建功标兵”、临汾市“三八”红旗手、临汾市科普先进工作者、浮山优秀乡土人才、浮山县巾帼创业标兵、浮山县妇联会“创五好、做五型、争五星”先进个人等崇高荣誉。面对成绩和荣誉,她不骄傲、不满足,决心继续把这项事业做大做强,并带领更多的家庭,一起走向富裕。通讯员李益民 赵志英
责任编辑:付基恒
上一篇: 浮山举办免费SYB创业培训班
下一篇: 浮山县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