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通讯员 刘小东 石倩)近年来,农村红白喜事越办越大,讲排场、要面子、互相攀比、大操大办已成为农民的一种负担,也助长了铺张浪费的风气。为此,浮山县从红白理事会的机构组建、制度制定、监督管理等方面强化工作,把农村德高望重、办事公道的老党员、老干部纳入其中。
强化政策引导倡导节俭文明。浮山县为倡导节俭文明的社会风气,引导全县人民树立新型的婚恋观、生活观、消费观和价值观,出台了《关于“崇尚文明节俭理事”的指导意见》,强化理事管理,加强婚丧事宜的监督管理。
该县各乡镇、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城镇社区要结合实际成立红白理事会,明确一名班子成员担任理事会理事长,加强对单位干部职工操办婚丧事宜的监督管理;各乡镇要指导所辖村民委员会组建红白理事会;各理事会要按照本指导意见的要求,结合各自实际,认真制定《红白理事会章程》,对操办婚丧事宜做出明确规定。
如今,村红白喜事理事会照章“理”事,掀起了一股节俭风,村民们更是积极响应,不再为了一时的“热闹”,不再为了所谓的“面子”,而把自己一年甚至几年的收入都搭进去。
红白理事会“理”出节俭好风尚。“以前,村民办事都在自家院里,拖拉时间长,用餐次数也很多,遇到下雨、下雪天,泥水满地,主家愁,客人也跟着愁。现在好了,成立了理事会后,提前一天才开始帮忙,没有正餐,不蒸包子,不做臊子面,但是烩菜管够,宴席当天桌子上不放烟酒、八菜一汤,吃进肚子里的东西又很卫生。”一提起村里红白理事会的新操作办法,浮山县槐埝乡吕寨村党支部书记郭生张感慨颇深。
连日来,在文明办等单位倡议下,各村都成立了3至5人的红白理事会,群众的红白喜事操办实行提前告知制度,理事会再根据实际提前上门做工作、讲政策,并明确告知办事标准共同商讨,既要遵循当地风俗习惯又要节俭行事的操作办法,限定了香烟、酒水等标准,使村民的红白喜事过得既热闹圆满,又节俭节约。此项倡议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提倡“厚养薄葬”的新风尚。“厚养薄葬,是该村一直以来沿袭下来的好做法,人活着的时候让老人衣食无忧、幸福快乐,才是最大的孝道。所以该村从来不存在死人和活人争地、占用耕地大肆修建墓地这些现象。自从1958年建公墓以来,谁家有了白事都不唱戏打鼓、不请风水先生、不事后酬劳。这一习俗自开始,村民们就严格执行,不论贫富都是一样。说起本村的公墓,浮山县北王乡桥北村的村民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
如今,周围几个村子也在逐步学习桥北村的好做法,花很少的钱将亡者安葬在公共墓地,不仅节约了财物,还有效地利用了土地资源。红白理事会在各村的成立,切实减轻了群众的负担,改到了群众的心坎上。
责任编辑:柏东丽
上一篇: 浮山“四个年”活动给群众带来实惠
下一篇: 卫义洋:用成绩诠释教师的崇高和可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