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山首届红色收藏展拉开序幕

2015-04-02 07:39:02 来源:临汾新闻网

    在这春意盎然的日子里,浮山县收藏家协会首届红色收藏展在县尧山广场拉开序幕,浮山县收藏家协会的会员们与市民们参观了红色收藏展。收藏展展出的陶瓷、话匣子、竹皮暖壶等老玩意,博得了广大市民的纷纷点赞,笔者有幸走进红色收藏展一睹红色收藏的“芳容”。

    展览中最多的瓷器要数各种茶具。中国人爱喝茶是出了名的,寨圪塔人天天要喝大叶茶也是出了名的。寨圪塔人家家户户有穿壶,就是专供喝茶用的;喝茶还得有茶壶、茶碗,人再穷也得有个喝茶的器具,就连山下那些不喝茶的人家,也得有个招待人的茶具。可那些茶具并不大方,也不漂亮。尽管油彩上有许多花卉的装饰,总觉着带有一些粗俗,难上大雅之堂。这些茶具若与现在的茶具相比,相差十万八千里,两相比较才可知道什么叫幸福。

    展厅里还有各种搪瓷缸子,现在这东西已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新式最低10元的瓷杯或有机玻璃杯。在那个时代,缸子家家少不了,喝水得用它,从缸里舀水也得用它,旅行也得用它,待人也免不了用它,缸子几乎成了人类的朋友。也许是它不漂亮,也许是它不便携带,也许是它不易保存,从上世纪90年代以后,瓷缸子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还真有点不舍。

    还有一种壶叫竹皮暖壶,带有釉的暖壶,便属于瓷壶的一种。这种壶现在还有,只是外表几经变化,竹皮成了铁皮,铁皮成了塑料皮,万变不离其宗,其功用就是保温。这里应该指出一点,竹皮发展到铁皮,铁皮再变成塑料皮,则成了带釉的比较漂亮的新型暖壶。

    展厅里摆放着老式话匣子、老式电话、西式留声机、旧式收音机。这些玩意儿旧是有些旧了,但它正好见证了中国电讯事业发展的历史。记得上世纪50年代才有了话匣子,那时人们都感到很稀奇。谁家有了这宝贝,谁家就热闹多了,晚上招来许多人听新闻、听戏曲,偶尔也谈天论地,很是热火了一阵子。后来有了手揺电话机,人们更稀奇,只有机关单位才配备,私人就极少有。再后来又有了留声机,是听戏曲的,很少有人用得起。那些收音机,是上世纪80年代的产物,记得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我才买了一台收音机,只有15元,是减价的旧货,好一点的收音机,要五六十元,而我的工资仅有43元,还有六张大嘴等着吃饭,根本买不起这种奢侈品。电讯的发展十分迅速,到了21世纪,人类已进入了电子时代,电讯成了人们生活领域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线电话成了无线电话,又由无线电话到手机的使用,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如今手机的使用几乎达到了普及的程度,黑白电视成了彩色电视,拉近了人与地球村的距离,是人类科技发展的一大进步。至于照明的、传声的、发热的、洗衣的、养生的各类电器,更是应有尽有,不胜枚举。告别了昨天,才有了今天。回味过去,才能体会到时代前进的脚步和历史发展的进程。

    在展厅的一角,摆放着30年前寨圪塔供销社的一些老照片,尤其是供销社收购鸡蛋的一张照片,牵动了多少人的思绪。老照片中还有浮山英模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的照片,这些照片见证了浮山英模辉煌的历史。一幅由李振中先生提供的大型巨照。他父亲原是国防工程兵某团后勤处处长,1965年有幸带兵修缮国家领导人的办公和居住房舍。在中南海做工期间,先后两次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合影,这成了老人家守候一辈子的荣耀。寨圪塔供销社主任杨明义,1978年出席了全国“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双学会议,并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人亲切接见及合影留念……这些的珍贵照片,不仅是个人的荣耀,也是浮山人的光荣。

    浮山的红色收藏闭幕了,但它的影响正在一点一点扩大。不单单是引起人们对收藏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弘扬了一种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值得我们举手为其点赞。   盖延敏

    


责任编辑:柏东丽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