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山县农委高级农艺师陈华的故事
见到陈华,记者很难将眼前这个瘦小的女人与常年奔波在田间地头的农艺师联系起来。而正是这个“小女人”,在浮山县“一村一品、一县一业”蔬菜产业发展中,甘做一枚垫脚石,用自己的弱小身躯撑起了农民“土能生金”的美好愿望。
1997年7月,陈华从山西农业大学园艺系蔬菜专业毕业。怀着一腔热情,她在广袤的田野中播撒着知识,也播撒着希望。17年来,她以农田为家,潜心于蔬菜农业特别是设施蔬菜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为浮山县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0年,由陈华负责技术指导和监督的浮山县张庄乡小卫坡温室项目建设在即,当时她的处境十分艰难,项目基地离县城有10里地,自己每天要下乡,丈夫也在乡村教学,不得已她给不到周岁的孩子断了奶,每天走之前把孩子交给邻居照看,晚上回来再接回去,每天骑着自行车往返于基地和家里。从项目选址、规划到种植,经过多月的努力,当年该项目亩均纯收入就达上万元。2002年,浮山县的温室产业项目成为省市首屈一指的靓点致富产业,面对这一喜人的成绩,她幽默地说:“我的这辆破旧自行车立了汗马功劳。”2010年,浮山县全力落实“设施蔬菜百万棚行动计划”。为带动更多农户致富,陈华先后带领重点村干部和示范户代表500余人次,多次赴山东寿光、山西长治等地参观考察,借鉴先进经验,引进了温室和春秋大棚。
刚开始,大家对发展设施农业持观望态度,陈华就说服亲戚好友自贷资金,率先示范。为带动更多农户经营,她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讲解相关扶持优惠政策、产量及效益。在温室和春秋大棚园区工程实施的日子里,她白天深入园区,细致观察了解土壤、水、气候等自然资源条件,规划棚体建设方位,晚上回到办公室编写可研报告,为工程发展倾注了全部的时间和精力。
园区建成后,她又牵挂着每个大棚。
刮大风,她指导农户拉紧压膜线,封严风口,提高设施棚体的抗风强度;下大雪,担心积雪压坏棚体,她不顾雪后路滑,与农户一起清理棚体上积雪;连续阴雨天,她揪心的是如何保苗防病,进棚入户做好设施蔬菜的栽培管理。她就像一位护航员,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真正成为了农民致富路上的贴心人。
目前,浮山县设施蔬菜产业飞速发展,21个春秋大棚园区相继建立,张庄温室示范园区、辛落村等春秋大棚园区现已成为全市发展现代农业的先行区和农民增收的样板区。去年温室黄瓜亩均产量1.3万公斤,亩均纯收入3.2万元以上,春秋大棚亩均产量0.9万公斤,亩均纯收入1.4万元,现已有3000余户农户实实在在享受到了设施产业带来的实惠。
多年的农村基层实践工作,使得陈华的才华有了用武之地,更使她积累和掌握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和技术。她先后在国家级、省级期刊上发表《浮山县设施蔬菜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建议》《下凹式日光节能温室黄瓜间作苦瓜立体高效栽培技术》等10余篇论文论著,得到了省、市有关专家的高度肯定。
近年来,她先后荣获省、市、县各级奖项27次。其中2013年获山西省农业厅、省农林水工会“设施蔬菜百万棚行动计划”优秀工作者;2011年获省科技厅“蔬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农村技术承包奖”;2011年获市劳动竞赛委员会“五一劳动奖章”;2010获省农业技术推广站“蔬菜百万棚行动计划”先进个人;2009年获省科协“科技奉献奖”先进个人;多次获市农委“蔬菜工作先进个人”、“服务基层先进工作者”及浮山县农委“先进个人”称号。
看着大棚里长势喜人的蔬菜,陈华说:“我出身于农村,最了解农民的需求和愿望,我就是想为农民多做点实事,让他们增加收入,早点过上富裕日子。”她的心里装的是农民,思谋的是蔬菜产业的发展。记者 李卫红 实习生 张田甜
责任编辑:刘静
上一篇: 浮山全力打造[432336]卫生工程
下一篇: 浮山县全力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