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1965年,我如愿穿上军装、戴上大红花的那一刻,‘感党恩’三个字在心里奔涌。”在浮山县寨圪塔乡陈家沟村,回忆当年从军场景,郝永贵讲得动情。
现年80岁的郝永贵,作为从山西师范大学退休的一名老党员,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保持着一名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前进动力;他二十余年如一日,以挖掘整理红色文化为己任,行万里路,不辞辛苦做时代的“留声机”,编纂了一部书籍——《叙说梦中乌龙洞庙》,详述发生在这里的红色故事。
“您能讲讲乌龙洞庙的故事吗?”
“乌龙洞庙在战争年代既是抗日战争的前沿阵地,也是解放战争的大后方。八路军和山西决死纵队的野战医院和兵工厂曾长期驻扎于此。当年,乌龙洞庙野战医院救治了大量伤病员,还为地方百姓救死扶伤作出了重大贡献。1937年至1948年,八路军、解放军曾在这里设指挥所10年。朱德总司令在乌龙洞庙亲自指挥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乌龙洞庙下院至今埋葬着3位无名烈士……”郝永贵精神矍铄、思路清晰,乌龙洞庙的故事,他常常脱口而出,讲起曾发生在浮山这片红色热土上那一段段壮烈的革命故事,他眼泛泪光。
1945年,郝永贵出生于浮山县寨圪塔乡观音庙村后山猪沟独家庄,长在观音庙大队陈家沟村(现名为:浮山县寨圪塔乡陈家沟村)。父亲常年有病,失去劳动能力,家庭贫困,郝永贵早年生活十分艰苦,遭遇过饥饿、失学,20岁那年,他参军入伍,同年入党。在部队,他遇到问题,迎难而上,遇到危险,冲在最前,6次荣立三等功。
1980年,郝永贵从部队转业到山西师范大学,先后任房管科长、基建科长等职务,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坚持学习,苦心钻研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并实现了多项发明创造,获13项国家专利。
“毛主席教导我们‘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我一辈子搁在心上。”行胜于言,郝永贵也真真切切地践行着这一承诺。
在村里,他为村民办好事,垫资修建、拓宽道路。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上世纪90年代,为解决老百姓吃水难题,郝永贵积极协助村干部勘探设计、找水渠、选址、选购材料……随着两个10立方米水池的成功修建,结束了老百姓“吃水靠扁担挑,雨雪天人跌跤”的历史,圆了陈家沟村百姓吃上自来水的梦。
生态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目标之一,意义重大。浮山县推进取暖煤改电工程之初,陈家沟村村民一时难以接受,推进阻力较大。“那会儿,村民有各种各样的顾虑:电和煤哪个便宜、暖不暖和、安装是否过于麻烦、取暖成本会不会太高等,大部分村民都处于观望状态。”面对村民的疑虑,郝永贵充分发挥党员引领示范作用,从自家做起,带头安装空气能设备,“与以前靠煤炉子取暖的方式相比,自从用上空气能,不但省了不少钱,而且家里也比以前干净多了,用起来安全、放心。”乡亲们从郝永贵的示范中看到好处,纷纷跟进,“煤改电”推广成功。
看着乡亲们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郝永贵的心中有说不出的喜悦,但是一种更大的使命感,始终萦绕在他的心头。 “不能忘了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郝永贵说,“小时侯,我经常到乌龙洞庙游玩,听老人们讲过发生在这里的红色故事。他们说,乌龙洞庙在战争年代,既是抗日战争的前沿阵地,也是解放战争的大后方。八路军和山西决死纵队的野战医院和兵工厂,曾长期驻扎在乌龙洞庙……”为了验证这一信息,也为了获取更多有关乌龙洞庙的情况,郝永贵开启了长达20余年的探索之路。
遗憾的是,知道庙况的老人大多已去世,寻找古庙的历史资料,犹如脚板上钉钉——寸步难行。“我这个人,再大的困难也不怕。”郝永贵下定决心。“为挖掘资料,他走访民间,找知情人,顺藤摸瓜,虽然腿脚不便,但他从不喊苦喊累。”老伴李宝平说。
读书少,但这些并不妨碍郝永贵挖掘和钻研红色文化的热情。20年来,他拖着一双病腿,足迹遍布浮山县岭东、岭西、岭南、岭北,乃至翼城、沁水等县大小六七十个村庄,走访300多人,进行取证,尤其是对8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拜访时,他或笔录、或录音,不错过任何一个机会,从而收集到大量鲜为人知的资料。
除此之外,他还采用“考古”的方法,对破败的乌龙洞庙,一点一点进行地面挖掘,甚至自掏腰包,动用机械等工具,让面目全非的庙宇,逐渐露出遗址轮廓。他顺着硬物的轮廓不断往下挖,竟挖出刻满密密麻麻古代文字的8块石碑。文物专家将石碑拓片后,碑文显示,“此庙系明万历九年所建”。8块石碑由临汾市三晋文化研究会编进《三晋石刻大全·临汾市浮山县卷》。同时,挖出了当年八路军在庙里制造炸药的碾盘底座,确认了八路军兵工厂的位置。
2021年,郝永贵把考察收集来的资料编成书籍——《叙说梦中乌龙洞庙》,并向社会广泛发放,引起诸多临汾市文化界人士的关注。一时间,有关乌龙洞庙的相关信息从全国各地“蜂拥而至”。
——当年在修枪所担任经理员的陈存忠,其子陈英杰送来父亲写的《忆浮山抗日修枪所的创建》历史资料。这一资料也有力证明了1938年浮山县决死三纵队抗日修枪所就在乌龙洞庙。
——热爱浮山故土的知名人士盖丹收集浮山文物两万余件,其中就有乌龙洞庙兵工厂制造的地雷、手雷和九环大刀等几十件兵器,用实物印证了兵工厂就存在于乌龙洞庙的历史事实。
……
“红色历史是我们浮山县的宝贵资源,要保护好革命旧址,传承好革命精神。我光荣在党59年,追随党走过了半个多世纪,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在传承红色文化的道路上不遗余力,也希望有一天建设乌龙洞庙红色文化展厅的梦想能成真。”郝永贵说。
记者 亢亚莉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