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亩产夏玉米757公斤!听到这个数据时,见证这一成绩的众多村民连连赞叹。
10月8日,古县农业农村局对该县北平镇圪台村的一块玉米地,按照《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有关要求,进行单产提升实打实收测产,经过测产,该块玉米地每亩比去年多产100余公斤。
“我们这边属于冷凉区,气温比其他地方低,需要通过覆膜种植提高保苗率,提高产量。”圪台村村民路满枝介绍,“往年一般能产600至650公斤左右,试验种植的这块地今年长势不错,产量也不错。”
进行测产的是路满枝的玉米地,他家共种植玉米200余亩。为了提高粮食单产,他曾多方咨询相关专家,了解相关种植技术。今年春天,他在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段峰的指导下,把30亩地按照“精细整地、窄行密植、覆膜精播,集施肥、播种、除草、覆膜、镇压于一体的省力化模式”技术进行试验,收到了良好成效。
测产现场,圪台村周边不少村民前来观看,还参与到测产工作当中,看专家现场测量地块、登记保苗率,帮助掰玉米穗、玉米粒,测玉米重量、玉米含水率,并现场见证实打实收数据。
路满枝播种的是“先玉1483”品种玉米,该品种耐密、抗倒、抗病。播种中,通过精细整地,采用施肥、播种、除草、覆膜、镇压于一体的省力化模式播种,大幅度提高了冷凉区玉米的保苗率。但由于播种机和土地平整度不匹配的原因,造成保苗率不高,影响了粮食单产大幅提升。
“这个数据对北平镇广大村民来说已经非常不错了,但实际上还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段峰介绍,“这块地是按照每亩5500株苗播种的,保苗数在不出差错的情况下有效株数应该在4800株以上,而实际保苗只有3200株,这是今年玉米产量没有达到预期的主要原因。”
测产现场,还吸引了蒲县等地同为冷凉区气候特点的种植户前来参观。参观过程中,段峰还选择性地对保苗率高、基本达到技术要求的小区块进行了实打实收测产,亩产达到1140公斤。
段峰对保苗率较低原因进行了分析,由于整地不精细,地面存在坑洼不平等情况,影响了玉米播种精度。建议当地村民因地制宜,明年玉米种植期间,选用技术升级版的两行覆膜精播机进行播种,这样保苗率就会有大幅度提高,产量提升空间非常大。
记者 张春茂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