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县:田间到车间 效益“节节高”

2025-11-07 09:07:35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随着压榨、精炼、灌装等一道道工序进行,一桶桶清香四溢、金黄透亮的核桃油、葵花油有序下线……连日来,古县古阳镇南山村的古县德农公司加工车间里,全自动生产线高效运行,呈现出一派高效有序的生产场景。

  这个食用油加工项目是南山村招商引资项目,自投产以来,迅速成为带动南山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增收的“新引擎”,占地1800平方米,预计可年产300吨食用油,串起了一条“吃干榨净”、绿色循环的产业链。南山村集体以资金入股深度参与并分享收益,通过“企业牵头、村集体入股”模式,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确保了村集体经济能从产业发展中直接获益。

  “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入股80万元,项目用村里拆除废弃宅基地整理出的土地,真正盘活了闲置资源。”南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段洪强介绍,项目于2024年3月份开工建设,当年11月份竣工投产,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见效”。

  走进宽敞洁净的生产车间,原料经过清理、蒸炒、压榨、沉淀过滤、精炼脱胶、脱色、保险过滤、精密过滤等多道工序,最终成为符合标准的高品质食用油。

  该项目的核心理念是“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油饼,并未被当作废弃物处理。“油饼是很好的蛋白质来源,我们将其作为养殖饲料,全部运到养鸡场进行利用。”段洪强说,这是一条“油料种植-食用油加工-油饼饲料-蛋鸡养殖-有机肥料还田”的生态循环产业链。

  产业链上游,食用油加工项目首先拉动了古阳镇及周边镇村的油料种植。南山村集体种植了400亩油葵,全部直供加工厂。以往只能种一季的土地,如今实现了小麦和油葵的轮作,显著提高了土地产出和收益。附近五六个村的核桃也找到了稳定的销路,全部被油厂收购。

  而在产业链下游,养殖场产生的鸡粪被加工成有机肥,最终又回附近的土地,用于滋养新的作物。

  “这就是我们结合一二三产业循环利用模式,通过深加工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让周边的核桃、油葵等作物实现了价值最大化。”段洪强表示,这种模式大幅提升了农业的综合效益,形成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流动。

  产业兴旺最终的落脚点是富民增收。食用油加工项目的建成,为当地村民,特别是弱劳力、半劳力群体打开了“家门口就业”的大门。

  “之前只能种一季玉米,收入有限。现在把地流转给集体种油葵,每年有流转费,年底有分红。”村民刘海亮说,“油厂投产后,我负责用三轮车运送肥料,又多了一份稳定的运输收入。”

  像刘海亮这样在产业链不同环节获得收入的村民不在少数。在生产旺季,油厂会雇佣30余名村里老年人进行剥核桃等力所能及的简单工作,按量计酬,这种灵活的用工方式,让农村闲置劳动力资源得以有效利用。

  南山村食用油加工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十分明显。邻近的凌云村今年流转回170余亩土地,规模化种植油葵。同时发挥油葵的耐阴特性,独创出“核桃+油葵”林下立体种植模式,让百年核桃树下长出“金疙瘩”,实现了“树上结核桃,树下产油葵”的“一地双收”。南山村食用油加工厂与凌云村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收获的油葵直供工厂,有效保障了收益。

  如今的南山村,食用油加工厂、400亩油葵种植、自动化养鸡场、太阳能光伏发电等产业项目齐头并进,展现出集体经济蓬勃发展的生机与活力,走出了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道路,稳健地走向更加富裕、美好的未来。

  记者 柴云祥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