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县:“冷凉”蔬菜 “火热”产业

2025-11-25 09:34:13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初冬时节,海拔1400米的古县北平镇新庄村寒意渐浓,但村头的蔬菜大棚里却生机勃勃:白菜青翠欲滴、挂着露珠,萝卜粗壮饱满、长势喜人……

  “我们一共有25座大棚,种了豆角、白菜、萝卜。高山冷凉蔬菜生长周期长,有利于养分积累,品质特别好,销路完全不用愁。”新庄村村委会副主任任文军介绍。

  新庄村海拔高、气温低,过去曾是制约农业发展的天然瓶颈。近年来,该村党支部积极转变思路,将自然劣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大力发展高山冷凉蔬菜产业,让土地生“金”、以产业聚“财”,走出一条党建引领集体经济发展的振兴新路。

  冷凉蔬菜适宜在气候冷凉地区生长,具有喜冷凉、耐低温的特性,其最佳生长温度恰好契合新庄村的自然条件。2022年,新庄村通过争取上级资金和村民自筹,投入28万元新建8座大棚,首季试种高山豆角。

  大棚日常管护需投入大量人力,成本较高。为此,新庄村党支部创新推出党员干部“认领”大棚机制——村“两委”成员和党员主动认领,负责日常管理。同时,组织党员参加义务劳动,并将参与情况纳入积分考核。

  这一机制迅速见效。党员干部从“指挥员”转变为“技术员”“管护员”,大棚人力成本显著下降,管护质量明显提升。党建引领下的精细化管理,让新庄村大棚蔬菜产业在第一年就实现盈利。当年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2万元。

  首战告捷后,新庄村持续推进大棚建设,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2023年,在第一季豆角采收结束后,第二季改种茴子白、香菜等品种,实现“一年两季”,土地效益最大化。

  今年,新庄村完成大棚蔬菜二期工程,新建11座大棚,配套建设155立方米保鲜库、615立方米气调库和269立方米地窖,形成25座大棚、150吨仓储能力的产业规模。

  从种植到存储,新庄村通过延伸产业链,实现蔬菜错峰上市与保鲜储藏,冷凉蔬菜产业不仅壮大了集体经济,更实实在在惠及村民生活。

  53岁的村民任小晴将4亩地流转给村集体,每年不仅能拿到土地流转费,还能在大棚务工,获得工资收入约9000元。51岁的村民安永秀也通过大棚就业,实现“家门口”增收。“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还能照顾家里,比外出打工强多了。”安永秀笑着说。

  村集体经济壮大后,新庄村将收益持续投入民生事业。村里的日间照料中心每天为30多位老人提供餐食,每人每餐只需支付1元,其余由集体补贴。此外,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等工作也获得有力资金支持。

  “通过蔬菜种植,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能达到40万元。”任文军表示,集体经济的增强为村庄各项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庄村还积极拓展销售渠道,与美特好、红崖绿谷等企业合作,发展订单农业。稳定的销售渠道提升了产销对接效率,降低了市场风险,为产业持续发展注入信心。

  如今,新庄村通过规模化、标准化的冷凉蔬菜生产模式,书写出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实践。一座座蔬菜大棚,正映照出村庄越来越好的明天。

  站在满目翠绿的大棚中,任文军信心满怀:“下一步,我们不仅要继续扩大大棚蔬菜种植规模,还要建设500亩露天冷凉蔬菜示范园,打造新庄村自己的冷凉蔬菜品牌,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记者 柴云祥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