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四驾马车”引领经济新常态

2015-03-23 08:48:48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通讯员孔小平 冯晓庆)去年以来,洪洞县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适时调整发展思路和重点,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和质量为中心,农业升级打基础、工业转型作依托、旅游扩张当引擎、“六城同创”提环境,走出了一条“四驾马车”引领经济新常态的新路子,县域经济重装突围:2014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65.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1.4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1.1亿元,分别比同期增长6.3%、0.1%、1.6%。数字的背后,是洪洞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艰辛付出。

    新常态下提振农业“升级发展”。该县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民政策,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不断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思路,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加大对天泽农业示范园、大槐树生态农业园和历山农业观光园三大园区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园区辐射带动作用,新发展设施蔬菜6200亩,优质药材6000亩,果树种植3500亩,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完成4.7亿元,“洪洞莲菜”、“曹家庄蔬菜”等一批地标性农产品成功认证,涌现出29个“一村一品”专业村;以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为重点,面向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45期,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6515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280元,同比增长12%。全面落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任务,因地制宜实施完善提质、移民搬迁、环境整治、宜居示范四大工程,配备保洁员1663名,垃圾清运车辆600余辆,安装太阳能路灯7360盏,建成了一批家园美、田园美、生态美、生活美的宜居乡村。

    新常态下促进工业“转型发展”。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产业转型取得新进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6.8亿元,增加9%,新兴产业投资增速68.59%,现代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的比重达到24.5%;该县坚持把甘亭产业转移示范园、赵城煤焦化深加工园、辛村新型建材园和秦壁高新技术产业园等四大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工业新型化的主战场,不断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和企业优惠政策力度,园区综合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2014年四大工业园区入驻骨干企业47家,完成产值149.2亿元,实现利税10.3亿元;招商引资坚持“三个三分之一”法,实行“走出去”策略,采    取“引进来”举措。大力推动煤炭革命,促进煤炭产业向市场主导性、清洁低碳型、集约高效型、延伸循环型、生态环保型、安全保障型转变;大力发展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一批优势企业,推动支柱产业多元化。根祖文化工艺品及仿古环保实木家具、澳斯特新型墙体材料、新方向生物技术系列产品、仁聚源年产10万吨生物有机肥等一批项目达成了合作意向。

    新常态下推动旅游“产业化发展”。适应新常态,就要积极打造增长动力源。该县依托大槐树、广胜寺、苏三监狱等独特的品牌优势,全面实施“大旅游、大开发”发展战略,深入发掘洪洞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实现旅游产业的规模化和社会效应最大化。加快推进大槐树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步伐,认真做好广胜寺景区拓展改造工程。积极利用民间资本撬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引资4.5亿元,开发建设苏三旅游景区项目。扎实推进旅游产业与廉政文化、法治文化和红色文化的深度融合,抓好重点文物的保护修缮,对侯村女娲陵寝、兴唐寺中镇庙、白石温家大院、马牧八路军旧址进行了挖掘    修复,对皋陶华夏司法博物馆和唐尧故园进行了拓展扩建,为该县由点及线、连片发展旅游业创造了良好条件。经过多年发展,洪洞县旅游业已从“苏醒期”进入“活跃期”。2014年全县共接待游客人数468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6200万元,旅游综合收入创历史新高。今年2月6日,洪洞县喜获“中国最具文化价值(遗产)旅游目的地”称号,成为我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份。

    新常态下巩固深化“六城同创”。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大环境,是立足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绿水青山”。近年来,该县以大气魄、大手笔、大视野,深入扎实开展“六城同创”活动,已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环保模范城、省级园林县城、省级平安县、省级文明县城、省重点旅游县,全县城市环境、社会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和政治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为提升洪洞形象和促进富民强县集聚了强大的发展能量,近年来全县游客人数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去年,该县96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71.9亿元,累计落地项目91个、开工项目52个、投产项目114个,总投资154.2亿元,项目建设水平居全市前列。

    



责任编辑:付基恒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