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牧玉养殖”:从养殖户到大公司的蜕变

2020-01-16 09:23:16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室外寒风瑟瑟,室内春意盎然。1月10日,在洪洞县龙马乡东崔堡村的牧玉养殖有限公司办公区内,专业技术人员正在为公司防疫员工进行技能培训。牧玉养殖公司规模越来越大,防疫工作成了该公司最近的首要任务。该公司负责人张海刚说:“我们公司的规模是全县数一数二的。我能从一个家庭养殖户发展到这么一个现代化的养殖公司,离不开洪洞农商银行的支持。”

  发展壮大 农商行一路相随

  张海刚2007年开始养鸡,初期他只有“父母代”种鸡1万只左右。2009年,张海刚的养鸡场发展正一路向好,急需扩大生产规模,但苦于没有资金。在和朋友聊天中,张海刚得知,洪洞农商银行正在开展“支农支小”贷款业务活动,像自己这样的小经营户也可以申请贷款。他回到家中,准备好资料,立马赶到洪洞农商银行龙马支行,进行贷款咨询。该支行的客户经理热情地接待了他,查看了资料,马上跟随张海刚到养鸡场进行实地查看。在了解到养殖场生产、经营状况良好后,该支行及时为张海刚办理了10万元的贷款,用于购买现代化的孵化机。洪洞农商银行及时、快捷的工作效率,让张海刚十分感动。在牧玉养殖场后来的发展中,每遇到资金困难,张海刚首先想到的就是洪洞农商银行。

  有了农商行的支持,张海刚抓住了每一次市场机遇。2012年9月,张海刚适时成立了洪洞县牧玉养殖有限公司,形成了集养殖、孵化、销售为一体的专业化经营模式。张海刚说:“这么多年的经营发展,一直离不开洪洞农商银行的帮助。农商行的工作人员会不定期的来我公司回访,进行指导。我在生产经营中遇到资金困难,他们会竭尽全力地帮助。洪洞农商银行的工作真是做到我们百姓的心坎上了。”目前,该公司“父母代”种鸡存栏已达9万只,并拥有17台箱体式孵化机,每月能出产“青年”小鸡21万只。

  遇到危机 农商行不离不弃

  2016年,由于市场出现波动、鸡蛋价格大幅度下降,张海刚的养殖公司突然进入流资紧缺、经营状况恶化的困境。得到这一消息,龙马支行的客户经理主动上门服务,详细了解危机原因,与张海刚共商应对良策。

  根据牧玉养殖公司的资产、负债和市场前景,洪洞农商银行决定“雪中送炭”,在资金上帮助张海刚渡过危机。对于处于困境中的企业,“时间就是金钱”。农商行急客户所急,加班加点整理材料,用最快的时间完成了全部的审批工作,及时向张海刚发放了260万元贷款。

  市场波动犹如大浪淘沙,挺过来的企业都见到了彩虹。有了及时的资金支持,牧玉养殖公司不但顺利渡过了危机,而且经营状况越来越好。不到一年的时间,张海刚就把贷款连本带息全部还清。

  在这个过程当中,双方进一步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张海刚成了农商银行的“老熟人”,他说:“幸亏有洪洞农商银行这个朋友,要不是当初他们主动上门向我伸出援助之手,给我提供了260万元的贷款支持,这个企业在危机中就倒下了。洪洞农商银行雪中送炭般的温暖,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带动致富 “支农支小”初见成效

  “自己富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真正的富。”张海刚经常这样说。随着牧玉养殖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张海刚从周边招聘的员工越来越多。周围村民受到鼓舞,也在自己院内办起了小型鸡舍,与牧玉养殖公司搞起了“公司+农户”合作,通过养殖“父母代”种鸡增加收入。牧玉养殖公司不但提高了周边村民的就业率,而且带动村民走上了养殖致富的新道路。

  周边农民养殖户需要接种疫苗时,牧玉养殖公司的防疫员会主动上门服务。有了这个良好的技术服务平台,牧玉养殖公司所在的龙马乡一带兴起了养鸡热,大的家庭养殖户规模近万只。农户们自购饲料,“父母代”种鸡的蛋则由牧玉养殖场统一收购,进行孵化。这种统分结合的合作方式,“复制”速度快,又抗风险,形成了养鸡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牧玉养殖公司规模快速扩大后,市场知名度越来越高,上门订购“青年”鸡的客户不断增加,目前效益良好,前景广阔。

  记者 刘文军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