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县:盘活“一塘水” 拓宽富民路

2025-10-16 08:54:48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日前,随着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在洪洞县广胜寺镇柴村鲟鳟鱼养殖基地,管理人员李高斌正穿着水靴穿梭在32个整齐排列的养殖池间,手中的捞网轻轻搅动池水,成群的虹鳟鱼、鲟鱼闻声聚拢,尾鳍划出灵动的水痕。

  “以前村里闲置的鱼塘荒草丛生,谁能想到现在变成了‘聚宝盆’!”李高斌一边查看鱼群生长情况,一边笑着说。如今的柴村,正以特色产业为笔、以集体经济为墨,在霍泉畔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

  柴村曾是典型的农业村,虽紧邻广胜寺景区、坐拥霍泉优质水资源,但长期以来,零散的耕地、闲置的集体资产让村集体经济发展陷入“瓶颈”。“守着好山好水,不能让村民一直穷下去。”柴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高月平的话,道出了村“两委”班子的共同心声。经过详细谋划,2022年,柴村确立了“整村打造康养旅游区、建设3A级景区”的发展目标,分近期、中远期两步走,而激活集体经济的“第一粒扣子”,便扣在了霍泉边的鱼塘上。

  2023年初,高月平随着镇村干部专程赴山东省日照市考察学习鱼类养殖技术。在那里的三文鱼养殖池边,看着清澈水中游动的鱼苗,高月平眼前浮现出霍泉的景象:“霍泉水温常年14℃-17℃,水质达标,村里还有14.5亩闲置鱼塘,这不就是发展冷水鱼养殖的天然优势吗?”回村后,村“两委”连夜召开研讨会,最终“建设鲟鳟鱼养殖基地”的方案全票通过,一个投资530万元的村集体独资项目正式落地。

  同年3月,挖掘机开进了闲置鱼塘,夯基防渗、建设养殖池、购置增氧设备……施工队日夜奋战,村民也主动前来帮忙,有的运送建材,有的清理场地,昔日冷清的鱼塘边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这是咱村自己的项目,自己干心里会更踏实。”村民王师傅的话语,代表了大家的心声。

  “鱼养得好,更要卖得好、吃得香。在养殖基地健康发展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延伸产业链来壮大村集体经济。”高月平说道。同年6月,柴村决定利用村里的闲置房屋建设“寻鱼柴村”农家乐,将新鲜的鲟鳟鱼直接端上游客餐桌。两个月后,农家乐正式开业。

  走进农家乐,古色古香的包间、干净整洁的凉亭让人眼前一亮,厨房内,厨师正忙着处理刚从养殖基地捞来的活鱼,“现捞、现杀、现做”是这里的特色。“一鱼八吃”是招牌菜,芥味皮筋弹性爽口,糖醋鱼柳外酥里嫩,剁椒鱼尾鲜辣开胃……每一道菜都引得游客赞不绝口。“从养殖基地到餐桌,不到20分钟,这新鲜劲儿在别处可吃不到。”来自侯马的游客张女士一边品尝清蒸鱼,一边说。

  农家乐的红火,不仅带火了柴村的养鱼产业,更鼓了村民的“钱袋子”。服务员、厨师、收银员、保洁员……不少村民都在这里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岗位。“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保洁员李阿姨笑着说。

  如今的柴村,村集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雪球”越滚越大。而该村的收入很大一部分被用于乡村建设:完善村内基础设施,硬化道路、安装路灯;开展“积善成嘉”积分兑换活动,鼓励村民参与乡村治理;帮扶弱势群体,为困难家庭送去温暖……一系列举措,让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产业兴旺、形象变美,近年来,柴村先后被授予“洪洞县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示范基地”“洪洞小吃——鲟鳟鱼原材料养殖基地”称号。如今,柴村正依托广胜寺景区,谋划打造“1+N”文旅项目集群,农夫园、艾草文化园、书画文创基地、福润苑采摘园等项目正在推进中,一条串联14个项目的农文旅示范走廊也将建成。

  “我们养殖基地目前已经增加了育苗池,可以为鱼子酱厂家供货,未来我们要让柴村的鱼‘游’向更广阔的市场。”高月平站在村口目光坚定。从以前的闲置鱼塘到如今的“聚宝盆”,从单一农业到“养殖+餐饮+文旅”多元发展,柴村以集体经济为引擎,走出了一条特色振兴路。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这个霍泉畔的小村庄,正以蓬勃的生机,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行。

  记者 潘华玲 白 洁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