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霍州市西张垣现代农业生态循环示范园区一片盎然生机:一条条循环道路宽阔平坦、连线成网,一座座白色的蔬菜大棚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整齐划一;一排排红顶小屋如宝石般点缀其间、夺人眼目;蔬菜大棚里绿油油的蔬菜含翠欲滴、长势喜人……近年来,随着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霍州市以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发展为重点,集中财力物力,落实优惠政策,通过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全力提升设施蔬菜建设和园区建设,走出了一条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销售品牌化和经营产业化的农业现代化之路,进一步提升了当地蔬菜产业竞争力,促进了该市农业转型、跨越发展。
政府扶持 农民建设大棚热情高涨
霍州是一个以煤焦产业为主的资源型城市,之前,一直存在着重工轻农的思想,农业较为薄弱。霍州市大张镇西张村以前曾有人种过大棚,但是没发展起来,原因就是种植的人少,种出的菜少,菜商开着大车来,一次都收不够一车。为改变这一现状,霍州市自2010年年初就开始筹备运作,把蔬菜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在园区规划筹备初期,市委、市政府就安排专人实地考察、科学规划、广泛讨论,最终确定园区作为一个项目来兴建,通过政府引导、财政补贴、社会参与的模式,由各乡(镇)、街道办具体实施。前期建设,市政府及时出台扶持园区建设的相关政策:每建1亩日光温室补助5000元,每棚协调货款50000元,并按银行实际利息贴息一年;每个温室工作间按标准建好后补助5000元;在西张垣区内建设温室,每个温室先垫付10000元启动资金;园区内道路、水利、电力设施财政全部投资。在扶持政策的作用下,农民建大棚积极性空前高涨,掀起了新一轮蔬菜发展热潮。
“要想富得快,就种大棚菜。”这句民谚如今在霍州广为流传。霍州市大张镇西张村的张丽萍说:“党和政府的政策就是好啊!当初自己出点钱,政府也补贴了点,承包了两个大棚,现在一个大棚一年收入两万多元,是政府帮着我建大棚,我才有了今天的好光景,我们的好日子可有盼头了。”
强化服务 助力蔬菜产业健康发展
园区规划初始,该市就将建设指导思想定位为:通过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推进蔬菜标准园,实现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销售品牌化和经营产业化,从而提升当地蔬菜产业竞争力,促进当地农业转型、跨越发展。
为确保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霍州市委、市政府专门聘请山东寿光市的蔬菜技术员张万信“坐诊”,长期为菜农进行温室大棚建设、蔬菜种植、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指导。同时聘请农科院的郭尚、程季珍,山西农大的邢国民、张光星等专家教授进行“巡诊”,开展巡回技术指导,与菜农面对面,解决生产难题,并明确霍州市农业委员会为技术依托单位。
与此同时,该市坚持科技先行的原则,为蔬菜产业发展“保驾护航”:一是专门成立了蔬菜产业基地办公室,并聘请省、市有关方面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蔬菜技术服务组,深入基地咨询指导,集中开展了菜农技术培训;二是在设施建设上,实行了统一规划设计,专业队施工建设,专人负责质量监督,加快了建设进度,确保了设施结构合理,提高了设施建造质量,实现一次建设长期受益。三是由财政支付工资,为每个设施蔬菜连片区聘请驻村技术人员,蹲点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同时,把市、乡开展技术培训、品牌注册、无公害认证等所需经费统一列入了财政预算,以真正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
此外,该市还积极组织有关乡镇的部分村干部和农民分别到榆次区的朱村、尧王台和曲沃县磨盘岭取经学习;到新绛县和长子县参观现代化农业园区;举办了20期技术培训班,引进了新优良品种十几个,最终确保了前期设施蔬菜示范园的顺利建设。
典型带动 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
如今,西张垣现代农业生态循环示范园已完成了10万只鸡场、育苗中心、食用菌、芦笋、花卉、核桃种植等示范基地的建设,初步形成现代农业综合性示范园区雏形,成为一座集设施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园。示范园区的建成,为农民搭建了创业的平台,承载着好多农民的致富梦想。
芦笋种植大户巩彩平承包了500亩园地,拥有40个连栋式大棚,116个卧地式温室。据他介绍,他们成立了兴龙芦笋专业合作社,走“分片种植,错季采收,全年供应”的良性发展新路子,年产新鲜芦笋45万公斤,年总产值可达1300万元。
40岁的邢家泉青年郭彦兵,去年在这里租了一个大棚种植樱桃,前半年樱桃售价高达每公斤160元,不到一年时间,就赚了5万块钱。他高兴地说:“园区交通便利,靠近城市,樱桃成熟那几天,每天都有不少市民前来采摘,不用自己去摘去卖,钱就进了腰包了。”
来自杭州的奶油草莓种植户邱志军也很看好采摘农业,去年他们不远万里,举家来到这里,投资200万元发展奶油草莓种植,草莓成熟期间,前来体验采摘乐趣的市民络绎不绝,不到一年时间他便收回了投资成本。他高兴地说:“我们正是看好这里的投资环境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农业园为观光农业、采摘等农业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载体,农民可以通过发展观光采摘园显著提高收入水平,同时农业整体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生态农业的发展。”霍州市农委主任门保生说介绍,示范园核心区建设完成后,设施内种植面积可达1600亩,年产值达8000万元。由核心区辐射周边各村形成一个万亩蔬菜种植园区,年产蔬菜6万吨,培育健壮秧苗2600万株,加工净菜1万吨,冷藏各类蔬菜5000吨的产、加、销一条龙产业化链条,年创造经济效益9290万元,主产区大张镇年人均增收1718元,将大大提升当地蔬菜产业竞争力,促进霍州市农业转型跨越发展的进程。 记者 范韶华
责任编辑:柏东丽
上一篇: 霍州制定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规划
下一篇: 霍州:老百姓安全用药有靠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