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腊丽:一腔柔情为百姓

2015-04-22 18:25:10 来源:

有人说,信访工作是“天下第一难”,可她却说,只要心里装着老百姓,再难的事也能解决;

有人说,信访工作是瞭望哨,处在社会矛盾的风口浪尖。可她却说,只有在风浪中才能锻炼本领、提高能力。

扶危济困,为民解难,为政府分忧……7年信访工作历程,她硬是用一腔柔情“捂热”了上访群众的心。七年来,她参与接待来访群众16878件次,撰写调研文章20余篇。

群众称她是“连心桥”上贴心人,她就是霍州市信访服务中心副主任韩腊丽。

2009年,为充实信访队伍,韩腊丽从霍州一中调到霍州市信访局工作。初来乍到,要强的韩腊丽信心满满。

“你是领导吗,不是,那我跟你说有什么用,找你们领导来……”第一次接访,让韩腊丽措手不及。

为掌握服务群众的本领,她脚踏实地、扎实工作、虚心向同事们请教,刻苦钻研业务知识,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集中学习和自学,做到学前有准备、学中勤思考、学后求成效,她还学一些接访技巧和大众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各项政策和法律法规及信访业务理论知识。

无论是日常接访、配合周一领导接访、带案下访,还是写报告、作总结,她完全独当一面,在工作实践中,她与同事们摸索创新了“一二三四五”信访工作法,“望闻问切”四诊法,直通式、联通式、变通式、互通式、网通式的“五通式”,得到了国家、省、临汾市信访部门领导的肯定,并得到广泛推广。

热心接待、耐心解释、真心解难,韩腊丽的“三步曲”帮助数百名群众解决了困扰他们的难题。

2013年12月,霍州市李曹镇李曹村村民张敏来到信访中心,他的妻子被查出患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一年多来辗转天津、太原,花去30多万元,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来寻求帮助。

韩腊丽立即向领导汇报了此事,并到张敏家中核实情况。领导得知情况后,当场决定把此事作为上信访联席会议研究解决的信访事项,救助张敏3万元解决其妻医疗费用的问题。经过医治,其妻的病情得到了控制,后经配型成功,急需做骨髓移植手术,但是需要巨额手术费。在信访服务中心,由市级领导主持召开由信访、教科、工会、民政、妇联、团委、李曹镇、文明办、农合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紧急会议,专题研究解决张敏之妻移植骨髓手术费的问题,会上筹资10万元予以救助。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确保张敏一家人生活有保障,3月24日,韩腊丽积极与畜牧局联系,又为其赠送了10只种羊,并安排技术人员上门亲自指导,为张敏一家人送去了生活的新希望。

韩腊丽始终把帮助群众当做自己的工作职责,把化解矛盾当目标,把为百姓排忧解难当追求。每当看到一封封求助的信件、一张张困惑的面容、一双双期盼的眼睛,她总是认真倾听,真心实意全力帮助群众解决到位。

某局一位老同志,反映其在办理退休时姓名被遗漏,导致退休工资无着落,要求补办社保退休手续问题。韩腊丽了解情况后,多次深入其工作单位和人社局进行协调,不知打了多少个电话,不知走了有多少趟路,更不知说了多少好话,经过一个多月的协调,终于解决了他的养老问题,也帮助一个家庭解决了困难。

教师转编、大学生就业、乡企人员工资等问题,均是遗留的疑难复杂问题。当时,这几类人员情绪偏激,动辄要找领导、找上级。她通过认真调研、深入分析,提出了合理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最终使问题得以妥善处理。

对不符合政策、法律规定的过高要求,她认真做好教育、解释、疏导工作,同时尽量予以关照,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对已依法终结的信访案件,她并非简单的一推了之,而是怀着诚心,不厌其烦地通过多次的解释,使上访群众满意地离开。

作为政协委员,韩腊丽选择有利于促进转型发展、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大课题,深入调查研究,不断地深入农村社区,把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写入自己的议案中。

近年来,她积极参加政治协商会、征求意见会、座谈会、情况通报会30余次,就全市重大事项和重大决策发表意见、提出建议。

据统计,近两届政协会议,民革支部在各级政协会议提交集体提案19件、个人提案183件。其中韩腊丽撰写的《关于切实抓好基层信访工作的几点建议》的调研报告被临汾市政协采编;《关于解决农村土地纠纷案件的建议》被临汾市政协评为优秀调研报告。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韩腊丽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支部班子中提出了开展“构建和谐霍州支教、法律咨询服务等”系列活动的建议,为基层群众提供了便捷的服务。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韩腊丽的辛勤努力换来了上级领导和群众的肯定。2011年至2013年,她连续3年被临汾市委、市政府评为“信访先进工作者”,被霍州市委、市政府评为“机关工作先进者”。2013年被临汾市妇联和霍州市妇联评为“创先争优”先进工作者。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被民革山西省委评为优秀女党员;2011年被政协霍州市委员会评为优秀政协委员和信息工作先进个人。    通讯员 关莉

责任编辑:柏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