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首开先河,在霍州种植近千亩特色蔬菜——芦笋,并远销京、广、浙。芦笋成为霍州菜农发家致富的“摇钱树”;
他敢于创新,在全国7省市形成编著、出版、发行图书销售新模式,并大力协助家乡搭建图书销售交流平台;
他古道热肠,不仅自己致富,还帮助村民寻找商机,剖析市场,引进项目,带领村民走上良性循环发展道路;
他,就是霍州市南环办东湾村支书兼主任巩彩平。
在村民眼中,巩彩平是一名头脑精明的生意人,他的图书销售生意做的是红红火火。
2003年他带领本村34个农民代理国家正式出版物,创办霍州市树人书店,开创了全新的图书销售模式;2007年又创办了霍州市树文图书发展有限公司,组织培训了霍州籍100多个业务员,在全省100多个县建立销售网络,创下了年销售额850万元的销售业绩;2008年他又投资380万元,创办北京开城激扬文化有限公司,聘请专业人士,编辑出版发行《全效学习》系列教辅图书,组建了华北7省全方位立体的销售网络。
在村民心中,巩彩平是村民致富发家的“领头雁”,芦笋种植成了菜农的“摇钱树”。
2006年,巩彩平经过实地考察,自掏腰包买种育苗,鼓励农民种芦笋,但大部分村民怕担风险,心存疑虑。
为此,巩彩平充分发挥党员带头示范作用,自己投资200余万元,承包了300亩土地,从运城高薪聘请技术人员实地指导,成立了霍州市兴龙芦笋专业合作社,安排村内剩余劳动力80余人。经过几年发展,在采摘季节日产芦笋2500余公斤,年产值达200万元,产品远销北京、广州等地。
2011年8月,巩彩平又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在大张镇西张垣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投资1500万元,建起了156个大棚,走“分片种植、错季采收、周年供笋”的特色路子,既解决了我国北方秋冬季无芦笋供应的问题,又解决了几十个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难题。工人们每人每月可拿到1500元至3000元不等的工资。
在巩彩平的影响下,霍州市芦笋协会正式挂牌成立,目前,芦笋种植已辐射霍州5个乡镇、50多个行政村、100多个种植户,种植面积近1000亩,年产值可达700余万元。
在村民的意识里,有了困难就找巩彩平,他成了群众的“贴心人”。
村民曹会平要养鸭,他鼓励曹会平建起了养鸭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康泉牌”咸鸭蛋;田元平、吕元生等村民在养猪,他帮助成立了养猪专业合作社;村民田美平要转型,他帮助跑市场、选项目,从山东青岛引进无纺布生产流水线,创办了无纺布厂。
他与村干部一起对东湾小学进行了危房改造,实施了675户的自来水入户安装工程,还建立了100立方米的小型沼气站集中供气,并在村主干道种植冬青、垂柳3000余株,修建垃圾池10个,安装路灯20盏,美化绿化亮化了村内环境,改善了村民的居住条件。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巩彩平多年的付出,不仅被霍州市委、市政府多次评为先进工作者,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而且赢得了东湾村百姓的信任,他们都说巩彩平是一个称职的共产党员、是百姓信任的“贴心人”。 通讯员 关莉
责任编辑:柏东丽
上一篇: 霍州积极搭建女性就业平台
下一篇: 霍州:300户退耕农民接受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