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同学们,你们觉得今年高考的作文会出什么题目呢?”
“抗疫,最美逆行者,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高考季,师生都进入紧张的冲刺阶段。霍州一位校长独辟蹊径,利用讲作文的方式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缓解师生焦虑情绪,当然“一不小心”就可能让学生们多考几分。
这位校长就是李林锁,1982年9月参加工作,中学一级教师,现任霍州市第二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2014年调任霍州二中之初,学校二本达线人数仅为39人。他对全校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后,制订了各类管理机制,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并确立了“三年半百,五年过百”的升学目标。几年来,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该校高考成绩连年攀升,极大地鼓舞了教师士气和学生热情。
李林锁不是教语文的,可是为什么对作文产生兴趣了呢?原来,调入霍州二中后,面对薄弱的生源,李林锁一直在找出路、想办法。中高考改革,已悄然进入了“语文为王”的时代,可是,孩子们的作文,观点不明、内容空虚、语言贫乏、文词不通的现象依然存在。作文写不好,表面上看是语言能力弱,深层原因则是人文素养低。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从开阔孩子们的视野、启迪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入手。
于是,在繁忙的管理工作之余,李林锁研究起了作文。平时了解时事新闻是他的必备功课,重点新闻及时事述评他都会剪贴下来,学习收藏并转发给师生们看。各类文摘如《新华文摘》他每期必读,一些经济社会发展的热词、专家的精彩评论他都会记在本子上。每年高考前,李林锁都会将一年来的时事热点进行研究分析,从中提炼出重要观点和关键词,给老师和同学们分享。几年下来,这样的讲座就成为师生欢迎的“作文大餐”。
“2020年注定是世界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大变局,将开启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你知道2020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吗?”作文讲座就在这样的考问中拉开帷幕。高三师生屏息静气,连平日里最调皮捣蛋的学生都被李校长吊足了胃口。每个人都想知道,世界发生了什么,中国发生了什么,将会对人类的命运产生什么变化。
一场全球化疫情,具有自然性、经济性、战争性、科技性的特征,像照妖镜一样照出各个国家的作为。中国速度、中国精神、中国担当,令世界叹为观止,与其他一些国家形成鲜明对比……
一个个视频、一条条微博、一个个爆料,让师生新奇、激动,又陷入深度思考。高考命题在追问、溯源、质疑和思辩中跃出:口罩、体制、公共卫生、政治病毒、中国智慧、大国担当、5G技术、超级计算……
一系列分析,让同学们脑洞大开、视野开阔。“青少年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将会上升到国家的未来战略层面。同学们,你们怎么样,中国便会怎么样,你们准备好了吗?”李林锁越讲越兴奋。同学们听得激情澎湃,“我行,我能行,我一定行”,喊声和掌声响彻云霄。
“我和学生都爱听李校长讲课,风趣幽默,信息量大,给人以启迪和思索。记得2019年他讲的作文核心是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热爱劳动、参与劳动的紧迫性以及深层思考劳动的意义价值。而当年的作文题恰恰是在人工智能的大背景下,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真是太神奇了……”一位高三语文教师这样说,“相信今年的选题也不会错。”
分析时事、研究当下、讲解作文,给师生带来的不仅是高考场上多得的几分,更重要的是,对他们进行了有效的思政教育,让他们学会了深度思考,掌握了思维方式。李林锁经常对老师们说,历史是写作的背景,时代是写作的灵魂,作文就要有思想性、艺术性,对于高考作文走势的大胆预测,是建立在挖掘命题思路、准确捕捉命题方向上,需要同学们从根本上对时代和生活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写出自己鲜活真实的体验。他告诫师生和家长,不能靠押作文题来“讨巧”,而是要做生活和时代的有心人,学会挖掘主题,学会发散性思维,从根本上打好作文的基础,这样才会真正写好作文、赢得高考。
记者 郭璞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