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州蓝亚强:百姓点赞的“当家人”

2020-07-23 18:13:33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驻村必须驻心”,这是蓝亚强提的最多的一句话。今年4月,霍州市鼓楼街道团委书记蓝亚强被选派到三教乡杜庄村任党支部书记。从进村的那一天,蓝亚强就牢记组织重托,沉下心、扑下身、办实事、谋发展,做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工作。

  抓党建 强基固本树形象

  抓党建是这次驻村工作的首要任务,针对杜庄村近几年党员队伍涣散、党建工作薄弱的现状,蓝亚强提出了以规范党组织生活和提高党员干部思想认识为抓手,将提升基层党组织权威和注重民生管理相结合,用亲和感人、用制度管人的工作思路。

  “抓党建绝对不是单纯的做个版面上墙,不是说空话,召开几次党员会议,而是要实打实地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要抓实抓好党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党性分析、警示教育等活动,特别是要真情关怀老党员老干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感受到组织没有忘记他们,增强其荣誉感和归属感,找回初心。”蓝亚强说。

  针对杜庄村的党员教育管理存在党员队伍分散聚难的问题,蓝亚强创新教育方式,着手建起了党员村民微信交流学习群,定期推送学习资料和党组织活动通知。经过学习交流,让杜庄村的流动党员离村不离组织,随时随地能学习,时刻了解村内的发展变化,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关怀。

  如何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让大家听党话跟党走?蓝亚强经过一番思考后,为杜庄村党支部量身定制了一套方案。进村伊始,蓝亚强就同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员白天入户走访调查,晚上对收集的各类问题和村情民意进行梳理归类。经过分析,进一步找准了“两委”班子工作上的问题。

  蓝亚强深知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他通过以身作则,带动“两委”干部提升工作积极性,结合杜庄村实际,开展交流讨论,充分激发干部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他还经常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让每个党员查摆个人存在的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把握精神实质,坚持问题导向,扎实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确保抓紧抓好抓出实效。同时,他以实干领班、树形象兴班、用制度管班,让每个党员随时受教育、亮身份。

  经过一番学习,村党支部核心地位加强了、党员素质提高了、党员身份意识更浓了。在他的带动下,党员活动室布置好了,村内党员素质明显提高,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有了明显提升。

  抓服务 排忧解难暖民心

  到村任职后,蓝亚强天天走村串户调查走访,与贫困户谈心,到田间地头查看农作物生长,考察村内地貌状况,听取村民的心声,了解大家的诉求。杜庄村在2018年搞土地提升项目时,由于施工队与部分村民在青苗补偿问题上处理不到位,留下后遗症。村民原有的水网年久失修,不仅农田得不到灌溉,就连村民日常生活用水都无法保障。刚上任第三天,蓝亚强就接到三教乡政府的电话,让他到乡里去接上访村民,他立即驱车赶到乡政府。了解到村民要求麦田浇水的诉求后,他说:“各位乡亲,是我工作不到位,让大家委屈了,请给我5天时间,我保证通水浇地。”上访的村民被蓝亚强真诚地话语所感动,随蓝亚强回到了村里。

  农田不等人,民心不可欺。回村后,蓝亚强立即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会议决定先采取架设水管通水灌田,项目通过了,但村集体分文没有,村委会主任刘银虎为此犯了难。蓝亚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当即拍板,要解决资金问题。会后,他与村水利员开车进城,自掏腰包5000元买了200米塑料管道,返回村连夜组织施工,对部分水管无法铺设的地段进行了修缮。向上访户承诺后的第3天,一股清澈的水哗哗涌入麦田,村民们第一次在这位年轻支书的身上看到了希望。另外,针对施工队与部分村民在青苗补偿问题上处理不到位引发村民不满的问题。他主动上门给村民谈解决问题的办法,他利用自己从事法律工作的特长告诉大家:“这不属于上访案件,属于侵权纠纷,应通过法律渠道解决诉求。”并承诺帮村民免费打官司。争得所涉及的7户村民同意后,蓝亚强起草了诉状,在霍州市法院立了案,法院领导高度重视,特案特审,责成专门法官,尽快审理,短短7天,7户村民就拿到了赔偿款,3年的上访难案,蓝亚强只用了7天时间就顺利解决。

  对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蓝亚强同样了解实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惯之以法。目前,杜庄村由信访矛盾村变成了稳定村,形成了村风改变、民心稳定、干部思干的良好局面。

  “来杜庄,最欣慰的是,蓝书记带着村民一起干,村民信任你了,知道你来是真正为村民干事的,工作更好开展了。”和蓝亚强一起来杜庄的村委委员马琛超说。

  “一个城里娃,还能当村支书?刚开始我不信,现在我信了,他随身携带的本本上面,写满了村民建议、意见及每天的工作安排和进展情况。”杜庄村前任支书说起蓝亚强时,连连点头。“虽然村里的人都知道他是组织上派来的,以为他没有农村工作经验,让村里的党员干部、村民一时难以信任,经过这几件实事,大家对他才算是服气了,别看他年纪小,能力可不小呀。”三教乡干部要将说。

  除了解决水的问题,蓝亚强还解决了村内燃气问题。以前,由于种种原因,天然气管道只接到了村头。这本来是件好事,装上天然气,安全方便又环保,但有很多村民并不能接受,他们对天然气并不了解,怕承担不起天然气的费用。蓝亚强说,当时任由他怎么跟村民解释天然气的好处,大家都还是半信半疑。在他讲事实、摆道理的协调下,经过一个月的紧张施工,天然气全部安装到户,村民们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天然气的好处。望着村民炉台的蓝色火焰,蓝亚强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叔,今天去城里呀?你的身体好些没有?”“姨,今天孙子去上课没有,让他一定要好好读书。”“哥,你那个社保卡你到时候来拿就是了,天气热了,你注意身体。”……蓝亚强这些再寻常不过的问候早就融入了杜庄村的坑头、院落、生活,他把村里的每件事,都当成是自己家里事,把村里的每个留守老人、留守儿童都看作是自己的亲人,他用行动践行着他的诺言,村民的小事就是他的大事。

  抓脱贫 细微之处见精神

  村民最盼望的就是解决问题、得到实惠,贫困村民更是如此。工作之余,蓝亚强经常深入贫困群众家中,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求、所盼,并最大限度给予帮扶。

  一天晚上,村内天空一片漆黑,路上不见行人,偶尔听见几声狗叫,顺着路灯的光影,蓝亚强来到贫困户成建国家。今年56岁的成建国患有肺心病,妻子在村内搞养殖,儿子在外打工,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已于2016年脱贫。可是,家庭经济负担还是有些紧张,蓝亚强了解这些情况后,将他纳入了求助范畴。

  在成建国家,蓝亚强坐在炕沿说:“政府各项政策好,你也要勤快些,加油干,咱村现在缺一个打扫卫生的,每天有几十块,你愿不愿意去?”

  “天天有钱挣,我当然愿意啦。”成建国话说得实在,忙点头答应,妻子在一旁笑着也说行。这份工作虽然收入不高,但解决了成建国一家的日常生活开支。成建国激动地说:“2个多月的时间,蓝书记帮了我好多忙,我非常感谢他!”

  蓝亚强每周都要到村里的贫困户家里坐坐,经过前期了解,不用翻扶贫手册,蓝亚强对各家致贫原因、帮扶措施了然于胸。

  “他做了多少,乡亲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从心里支持他。”村委委员何红玉说。

  85岁的老支书赵四顺说:“一面党旗,一次承诺,亚强很不错,他做支部带头人,我全力支持。”

  “我从不后悔来到这里,虽说也迷茫过,但当看到杜庄村的新变化,我就觉得无论前方的路多难走,我也要坚持下去,我想让杜庄村越变越好,我想把最好的青春献给杜庄,为杜庄献出自己的力量。”蓝亚强说。他用实际行动赢得了杜庄村民的认可,也得到了杜庄人的点赞。(丁卫平 晁琰)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