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2015-04-22 18:19:53 来源:

自今年3月20日全省“一村(社区)一警”联系走访活动动员会召开以来,霍州市公安局按照上级政法、公安机关的工作部署,把推动警力下沉、警务前移作为开展群众工作的重要途径,将“一村(社区)一警”联系走访活动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平安创建“六六创安”活动、“三转变三服务三提升”民生警务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由6名局领导带队,抽选112名民警,特别是局机关民警,采取“一村一警”、“一警多村”、“多警多村”等方式,动员组织联村民警进村入户,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以优质高效的服务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与支持。

推出“一村一警”“3135310”工作法。三个“一”即一村(社区)一警、一乡镇(街道办)一服务队、一民警一月至少实地走访2天。三个“五”即五项工作:工作台账、民情日记、情况通报、考核评价、监督举报;五员制度:社情民意“信息员”、政策法律“宣讲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平安创建“督导员”、联系群众“服务员”;五小警务:倾听“小诉求”、处理“小案件”、调解“小纠纷”、整改“小隐患”、实施“小帮扶”。三个“十”即十个百分比:与群众面熟的占50%、打过招呼的占40%、能叫上名字的占30%、知道家庭住址的占30%、上过家门的占30%、拉过家常的占25%、了解家里基本情况的占20%、征求过意见的占15%、经常打交道的占10%、办过事的占5%;十个必见:村“两委”班子成员必见、党代表必见、人大代表必见、政协委员必见、学校校长必见、老党员必见、治安信息员必见、致富带头人必见、低保和五保户必见、信访诉求人员必见;十项任务:治安防范、法制宣传、走访群众、搜集信息、重点人员摸排、创建平安、视频监控、社会管理、案件回访、畅通便民渠道。

微警务改进大民生。针对群众反映警务信息公开力度不够的问题,鼓楼所开通派出所警务微博、微信、QQ便民服务“三个平台”,将科技与服务相结合,依靠网络打造了一扇新型政务服务窗口,探索出一条别具特色的网上群众路线。“三个平台”每天会及时推送警务资讯,用以发布各项宣传、办户、办证需知等各类警务信息。同时辖区居民可以通过“扫一扫”功能,加入“鼓楼派出所微信平台”,以此作为向派出所反映情况、咨询问题的一个新型渠道,更好地为辖区居民服务,努力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

拓宽窗口单位便民利民渠道。针对群众反映办户办证难的问题,户政科及各户籍派出所坚持开门搞活动,着力提升业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印制警民联系卡,向群众公布民警姓名、电话、职务及投诉电话,架起警民“连心桥”;在窗口部门全面推行“首问责任、一次告知、限时办结”三项制度,做到“一站式”服务,提升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建立24小时紧急业务受理制度,开通户籍业务办理“绿色通道”,为群众节约办事成本;户政科下放户籍审批权限,精简办户手续。共方便服务群众办户办证300余项,收到群众感谢信3封、锦旗两面。

主动关切民生小案件。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电动摩托、路灯电瓶被盗案、办理驾驶证诈骗案等民生小案件的问题,局党委要求破大案的同时多破小案,指令刑警大队联合情报中心、巡警大队、派出所等单位开展集中打击专项行动,组成专案组,驻村入户,实行专案专办。共破获系列电动摩托车案20余起,盗窃路灯电瓶案10起,系列诈骗案150余起,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看到成效。

规范接处警。针对群众反映接处警不及时、不规范的问题,首先规范实行领导带班负责制,按照“谁受理,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责任。二是规范民警行为,组织业务学习,要求民警在接处警时,迅速及时,警容严整,态度和蔼,语言规范。三是规范出警装备,对接处警使用的车辆、单警装备、执法记录仪定期检查,确保装备技术状态良好。四是加大督查力度,值班领导加强对接处警民警值班备勤、到岗到位情况以及接警、出警、处警、反馈、执法记录仪使用等环节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接处警“零失误”。

全面强化社会面巡逻防控。针对群众反映的街面见警率不高的问题和当前反恐防暴维稳形势,按照“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总要求,最大限度地屯警街面、布警街头,力争实现重要路段、重点位置24小时全覆盖,确保街面有巡逻警车、有警灯闪烁、有警力巡逻。在城区建立流动警务室,方便群众随时随地就近快速报警。重点加强对市委、市政府、车站广场、中镇广场、火车站、汽车站、金融网点、大型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和重点地段和主要区域的巡防力度。

深入开展“四项整治”活动。针对群众反映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省厅“四项整治”活动,围绕领导作风“软懒散”、队伍纪律“稀拉松”、服务群众“冷硬横”、内务管理“脏乱差”四个方面,结合民警服务意识、工作态度、服务质量、办事效率、规范执法、队伍建设、内务管理、群众工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局党委班子成员特别是基层所队长带头整改,做好榜样,严肃纪律,整饰警风。局机关和各派出单位全部坚持实行人脸识别签到制度,完善了局班子成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制度,进一步加强了干部作风建设,专门制定了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办公用房管理规定。严格公务用车管理,节假日、双休日公车一律封存,局班子成员带头解决公车私用问题;公务接待一律定点在机关食堂;严格办公用房管理,腾退清理办公用房。

下一步,该局将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措施,扩大成效,扎实推进“一村(社区)一警”联系走访活动,强化基层基础,为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平安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报记者 白洁

责任编辑: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