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县:【大动脉】让果农腰包鼓起来

2015-04-22 18:19:37 来源:

临汾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彦章 闫海斌)“以前,我们村路窄、坑洼不平,大车就根本不能到达村里,每年销售苹果往往都是雇用农用三轮车转运到乡镇,才能转运给大果商,每年转运苹果成本下来就比大车能到达的村里每公斤少卖1元。自我村的路修通后,大车不但可以直接开进村里,大果商也抢着到我们村里来收购苹果。”近日,吉县宜秋村村民张旺财高兴地说,他们村的果农也因此增收了60余万元,而在距此不远的大庄村,3000吨的苹果冷藏库已经建起,一座面积200亩的有机苹果采摘园也正在建设。这是自2013年吉县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吕梁山县乡公路改造工程实施以来,以及永狮线改造后,带动沿路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吉县是国家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境内有著名的壶口瀑布、人祖山等旅游景点,苹果面积30万亩。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吉县境内209和309国道拓宽改造,临吉高速建成通车,吉河高速动工兴建,吉县的交通“主动脉”极大地带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年吸引游客120余万人次,外销苹果17万吨。但吉县为丘陵沟壑区,乡村公路建设相对滞后,虽然“主动脉”强劲,但“静脉血管”回流不畅,“毛细血管”堵塞现象严重,许多村的苹果转运困难,发展乡村旅游也因“路瓶颈”而放弃。

为了破解农村公路建设“最后一公里”难题,该县筹集资金实施了县乡公路改造、“村村通”、“街巷硬化”等路网建设工程,规划建设果区路、旅游路。特别是2013年起,该县在上级交通部门的支持下,启动了吉县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吕梁山县乡公路改造工程。他们紧紧围绕“科学规划、因地制宜、优化路网、适度超前、有序实施”的工作原则,着眼于提高农村公路建设整体服务于经济发展的思路,把县乡道路改造纳入全县“双十”重点工程,统一部署、统筹推进。县上成立了“项目领导组”,确定了责任人,负责工程项目督促协调。吉县交通运输局成立了公路工程指挥部,对各项工程进行公开招标,全程监理。施工单位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负责该工程的指挥与管理,执行各项国家规范、规程、标准以及本工程项目组织设计,确保了工程项目承包合同任务的顺利完成。截止2014年9月,该县实施的总投资1.0623亿元,全长61公里的5条县乡公路改造项目全部顺利完成,县乡公路连接了国家物流“大动脉”,畅通了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路网体系”,吉县县域交通实现了新的飞跃。

其中,起点柏山寺乡东石泉村,终于狮子河,总投资2587万元、全长14.475公里,路面宽度5米的县道X589公路改造工程,把县城西南最落后的沿黄柏山寺果区联通;起于东城乡东城村终于狮子河,总投资1298万元,路线全长7.87公里,路面宽度为7.5米的县道X564公路改造工程把东城乡万亩苹果观光园激活;总投资1466万元,起于柏山寺乡大庄村,终于中垛乡南光村,路线全长9.05公里,路面宽度为7.5米的县乡道Y012公路改造工程,与总投资2953万元,起于中垛乡三堠村,终于中垛乡腰西村,路线全长17.986km的县道X565公路改造工程,把中垛乡与柏山寺乡两大果区联通;总投资2319万元,路线全长11.646km,路面宽度为7.5米,起于管头山,终于文城乡大圪塔村,与沿黄扶贫旅游公路相接的县道X563公路改造工程,实现了壶口、克难坡、人祖山三大旅游景点的循环。

该县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吕梁山县乡公路改造工程实施,极大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一是增加了果农的经济收入。5条县乡路的开通,使通往8个乡镇的公路等级得到了提升,直接串连了全县30%的果区村庄,辐射了90%以上的果区村庄,苹果采购物流成本的下降给果农带来了5000余万元的直接收益;二是增加了旅游业收入。近年来,该县不断拓宽“黄河壶口瀑布”旅游内涵,大力发展“果园观光采摘游”项目,但由于交通的制约,采摘园发展较为缓慢,壶口旅游的“溢价效应”并没有发挥。县乡路提升后,全县规划建设的旅游观光果园面积达到了1万余亩,接待旅客2.3万人次;三是带动了沿路企业的发展。去年以来,围绕5条县乡路共兴建小微企业60余家。如中垛扩建了万头养猪场、东城长建起了万只长毛兔养殖场等10家养殖企业,为发展有机苹果提供了肥源。形成了三候、柏山寺、大田窝等位于果区中心的8家苹果冷库企业,实现了4万余吨苹果就地冷藏。四是加快了县域物流运转。吉县每年生产外运的18万吨苹果,县内配送的50余万吨农资,还有逐年增加的旅客流,都因吕梁山县乡公路改造工程的实施而快捷、高效的运转。

责任编辑:柏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