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板凳”调暖百姓心

2015-04-22 18:19:52 来源:

“经过你们耐心地解答和劝导,我决定再也不组织人上访了。”听到当事人的承诺,吉县文化广场调解室内的几位老人如释重负。半年来,他们在简陋的彩钢房里,同当事人一样坐着塑料小凳,为百姓们解答法律咨询、调解疑难纠纷。这个由7名退休的政法干部组成的民调中心,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小板凳”调委会。

今年6月,吉县县城文化广场民调中心经司法局批准正式成立,其成员均为政法系统的退休干部,平均年龄70岁。他们有的担任过县政法委副书记,有的担任过法院副院长、庭长,还有的是公安干部。他们具有丰富的法律专业知识和政法工作经验,熟悉民情社情,在当地享有较高的威望。看到社会上有些矛盾纠纷得不到及时化解,他们便自发地组织起来,义务担负起民调责任。经过协调,县文化广场管理处提供了一间彩钢房让其办公,司法局配备了桌椅、塑料凳和档案柜。利用人们锻炼、休闲时间,他们了解线索、受理案件。6月25日,县城居民杨某驾驶汽车将刘某右膝关节撞伤,双方因赔偿数额分歧太大达不成协议,受害方准备向法院提起诉讼。得知这一情况,他们主动介入,来到双方当事人家中调查取证,从情理、法理两方面对案件予以剖析,因势利导做双方工作,一方面详细向受害人解释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的有关规定,另一方面从人道的角度做肇事方的思想工作。在调解员的主持下,双方很快签了协议,由肇事方一次性赔偿受害方1.8万元了事结案。8月18日,村民牛某手持一份控告材料前来民调中心咨询,诉称8月14日其妻被煤气站工作人员殴打致伤,家中门窗被砸坏,为引起社会关注,他组织村中30余人进入县委政府大院进行上访,并扬言如得不到及时处理,将组织更大规模的上访。经了解,该纠纷是由村民向煤气站索要饮水、道路、生活等增容费引发,煤气站工作人员非法进入居民家中打砸固然违法,但鼓动村民上访也是不合法行为。在解答咨询中,调解人员给当事人反复讲明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行使自己权利时不能对其他人及第三方造成损害,否则要承担必要的法律后果的道理。经过耐心做工作,当事人的气消了,表示绝不再组织集体上访,要依法解决问题。之后,民调中心的老同志又将纠纷双方叫到一起达成了赔偿协议。仅半年时间,民调中心已成功调处了10多起纠纷,使百姓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懂得了尊法守法、依法维权的重要。

为了帮助广大群众增强法律意识,自觉依法办事,民调中心通过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体宣传人民调解工作的重大意义,先后发放法制宣传资料3000余份,并在调解中宣传相关法律法规,使小小的民调中心成了普法宣传的新阵地。通讯员 盖建忠 宋立宪

责任编辑:柏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