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彦章)今年以来,吉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围绕五个年,做实五件事”,立足于“群众”这个中心,着力用群众语言、群众风格动员群众参与、焕发群众热情、引导群众跟进,提升群众素养,在理论学习、文明育化、宣传推介、舆情引导、文化惠民这五个方面协同推进,既坚持固本,又坚持活术;既做“看得见”的宣传,又做“看不见的宣传”,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落实、落细、落小,结出了硕果。
“三个侧重、四讲联动”为体系,理论学习在“管用”上下工夫。今年理论学习做到三个侧重:中心组学习抓深入,群众学习抓普及,学习形式抓多元,学习模式上呈现“四讲联动、学以促用”的特点。一是丰富“讲”的内容。今年县委中心组共组织集体学习17次,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方方面面,并为中心组成员征订了中直机关部分推荐书目。二是创新“讲”的形式。聘请理论专家进行专题授课,组织干部外出培训,县领导干部还深入包联村镇“一人一讲”。三是细分“讲”的受众。组织开展“书香吉县”全民阅读活动,聘请专家进校园讲国学,请老干部进村讲民俗。四是拓展“讲”的阵地。在政府网开设了学习园地,在电视台开办了《书香栏目》,为老干部、乡贤人士、道德模范等赠订了报刊,编辑了《学习》活页。
“两个方案、十项工程”为载体,文明育化在“引领”上做文章。依据群众意见和建议,出台了道德模范奖励帮扶管理办法,建立好人福报机制,编制了居民道德与文明礼仪手册,并组织实施文明吉州行“十个一”工程。建一个馆:结合实际在各村启动建立一个“村德馆”,反映村史变迁、村落文化、德孝行为等主题;建一个文化会,该县开展了“三五治村”部署,建立并运行文化教化会;讲一堂课:组织老干部和理论宣讲员深入8个乡镇10余个村委2所学校,进行“家风、村风、民风”、“家风、校风、学风”主题教育;编一台戏:组织群众社团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容、成果编成节目在全县各乡镇开展文艺演出;戴一朵花:鼓励每个村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好家庭评选表彰活动;张一张榜:每个村每季度定期对村里的好人好事、诚信人物、善行孝举进行张榜公布,让群众学习身边的榜样;编一本书:启动寻找最美吉县人活动,编辑《大美吉县》,向群众发放,以榜样的力量教育身边的人;拍一部电影:已拍摄制作52部微电影,其中微电影《换届前夕》引导农村两委换届的做法受到市委组织部的肯定和重视,被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受到省委常委宣传部高度评价;组织一项志愿服务:倡导爱心传递接力救助贫困儿童,已资助贫困儿童28名;开展一项体育活动:推广佳木斯健身操、太极拳,并组织开展农民趣味运动会。
“十大平台、三大基地”为媒介,品牌宣传在“效应”上来引深。对内宣传上定制度、建平台、增栏目,新建了吉县图文频道、视频网、手机微信平台,全县宣传媒介达10个,形成了立体宣传网络,做到了覆盖无缝隙、宣传无死角;出台了《领导干部公务活动新闻报道制度》,减少了一般性的公务报道,增加了群众新闻报道,同时在政府网上增设了八个群众栏目,在电视台增设了《今日农事》《书香》《寻找最美吉县人》等群众关注的栏目。
对外宣传上建基地、上大稿、立体化,建立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新华网三大传播基地,整体策划推出人祖山、壶口、苹果宣传报道,全年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新闻稿件688篇,其中国家级13篇、省级173篇,33篇新闻稿件受到市委宣传部奖励,获奖作品数量、获奖金额均位于全市首位。同时还采用4D技术拍摄了《大美吉县》宣传片,印制了《吉县是个好地方》画册,制作了高速路桥广告、宾馆擦鞋机广告进行定位宣传。
“两个同步、两个互动”为核心,文化惠民在“群众”上谋发展。坚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同步发展,政府扶持与企业开拓、政府搭台与群众参与的良性互动,在文化事业上,重心在于群众。元宵节请8支农民体表队进城,文化下乡请3个群众文化团体进村,消夏活动请8个文明单位职工出场,组织50余名文化志愿者赴6个小区、8个村组与居民互动。同时,今年完成21个行政村1500余户的电视入户工程,筹备建设总投资1212万元的公共体育场项目和400万元的全民健身中心项目。在文化产业上,重心在于市场,帮助人祖山公司协调问题、参与论证,年度投资1.8亿元打通旅游循环路、修复了人祖庙等景区建筑,合作拍摄了电影《保卫人祖山》《人祖山》纪录片、画册等。支持壶口景区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颁卷》演艺项目,组织培训周边群众演出。微电影文明育化经验在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会议上交流,继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芦来柱之后,葛丽娟被评为“第三届临汾市十大道德楷模”,王青凡荣膺2014年“山西好人”称号,贺印娣在中国文明网“好人365”中上榜。
责任编辑:柏东丽
上一篇: 吉县:壶口镇选优配强“当家人”
下一篇: 吉县质监开展业务技能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