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儿媳——徐榜贤

2015-03-27 08:01:02 来源:临汾新闻网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在吉县李家沟,就有这样一位孝老爱亲的好儿媳徐榜贤。她的丈夫右手残疾,公公和婆婆相继瘫痪在床,一儿一女在上学,一家六口日常生活需要很大开支,仅凭丈夫微薄的工资勉强度日。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徐榜贤十几年如一日,任劳任怨地照顾瘫痪的公婆,宽慰丈夫,疼爱儿女,用她瘦弱的肩膀为这个风雨飘摇中的家庭支撑起一片晴空。

    徐榜贤今年51岁。1987年,她与身有残疾的张巨然结婚。张巨然曾在粮食局工作时意外被火烧伤,右手完全失去活动能力,因此家里的活大部分都由徐榜贤来做。婚后,他们生了一儿一女,日子虽然过得辛苦,但也幸福和谐。

    然而,人有旦夕祸福。2001年,公公脑萎缩导致全身瘫痪,给这个幸福的家庭蒙上了一层阴影。丈夫工作忙,徐榜贤便全权照顾瘫痪在床的公公。为了防止公公身体生褥疮,她每天定时给公公翻身、按摩。老人坐上轮椅,行动不便很不习惯,一时之间难免情绪烦躁,郁结难以排解。于是徐榜贤和一双儿女常常陪老人聊天,外面天气晴好时,就推着轮椅带他去外面晒一会儿太阳,渐渐地,老人的情绪才变得稳定。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噩运再一次降临到这个家庭。2009年,婆婆因脑梗住院,右半边身体完全瘫痪,也坐上了轮椅,徐榜贤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二老只有丈夫张巨然这一个孩子,这一年,张巨然工作特别忙,女儿在外地上大学,两个瘫痪在床的老人都要靠徐榜贤一人来照顾。徐榜贤说,那段时间是自己最难熬的时候。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为两位老人擦洗,热好牛奶照顾他们喝下,再做早饭给上初中的儿子。还要定时照顾老人吃药、换洗衣服和床单,下午带他们出门晒一会儿太阳。由于老人的消化不太好,所以每天需要吃五顿饭,每一顿只吃一点点。晚上等到他们睡下以后,徐榜贤这才开始洗这一天的脏衣物和床单,由于两位老人大小便失禁,每天都会换下许多脏衣物,常常需要洗到晚上12点,半夜里还要起身数次为二老翻身。她几乎每天都是这样从早忙到晚。

    看着妻子日夜为家人操劳,张巨然既感激妻子,又愧疚自己无法亲自尽孝。徐榜贤反过来安慰他说:“你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你安心工作,家里一切有我。”公公婆婆更是逢人就夸:“榜贤对我们这么好,就像我们的亲生女儿一样!”

    2010年,公公的病情加重,失去了吞咽功能。徐榜贤更加细心地照顾公公,悉心准备流食照顾公公吃下。可是公公身体仍不见好转,当年10月,老人安详地离开了人世。

    公公去世后,婆婆消瘦了很多,身体健康状况也大不如从前,血压升高,经常胸闷气短,缺乏运动落下了腰疼的毛病。又因为吃了各种药,刺激到胃,经常胃疼。徐榜贤苦笑着说,因为婆婆经常身体不舒服需要配药,现在她已经能将医生开的药方记在心里,自己去配药了。

    如今,丈夫每个月的工资只有三千多元,儿子在警校上学每个月需要两千元,光婆婆每个月的药就得花费六百元,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十分拮据。然而徐榜贤的脸上看不到痛苦与埋怨,反而是坚定与幸福,她的孝心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徐榜贤孝敬老人的感人事迹被大家广泛称颂赞扬,同时也得到了政府和一些组织的肯定。2012年至今,徐榜贤相继被评为吉县首届道德模范、“感动吉县”十大人物之一,获得“好媳妇”荣誉称号。面对这些荣誉,徐榜贤说,孝敬父母是人之本分。我一直都把公婆当做亲生父母看待,他们瘫痪在床行动不便,照顾他们是我为人晚辈应该做的。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每个家庭都幸福,整个社会才会和谐发展。徐榜贤家中的兰花如今生长得十分茂盛。兰花的花语是美好、高洁、贤德。徐榜贤就像这兰花,在生活的重重打击下依然坚韧顽强,事无巨细地照顾公婆,她让“久病床前无孝子”成为笑谈,让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在她身上闪闪发光。    通讯员 陈健翔 杨甜 杜昱

    


责任编辑:柏东丽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