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通讯员 陈健翔)吉县是苹果种植大县,面积达28万亩,进入丰产期的果园20万亩,“壶口牌”红富士这一品牌已成为吉县苹果的“金”字招牌,被评为“中华名果”,并多次在国内果品评比中获得金奖。为了占领高端市场,推进果业良性发展,近年来,吉县按照《关于苹果产业提质升级的实施意见》提出的目标,实施“五大战略”,着力推进苹果产业提质升级,提升苹果品牌竞争力,振兴县域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扩规模建基地。吉县以扩大苹果种植规模为突破口,通过政府出资购买苗木或发放一定的苗木补贴,调动农民种植苹果的积极性。该县每年苹果种植面积递增达1万余亩,种植苹果的行政村由30余个扩展到71个,占行政村总数的80%,苹果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80%以上。同时,该县兴建了城北垣、东城垣、勒马垣、赵村垣等8个苹果种植基地,创建了3万亩有机苹果种植基地,开发出精品苹果生产基地、出口苹果生产基地、功能保健苹果生产基地。
科技支撑提品质。该县专门成立了果业中心和果树研究所,负责技术推广和果业生产指导。果业中心制定的“果园八改十配套操作规程”、《吉县精品苹果生产管理年历》、果树研究所先后推广了疏花疏果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四季修剪技术、果实套袋技术、果园生草覆草技术、果树大改形技术、果树配方施肥技术、减密间伐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为吉县苹果品质提升提供了科技支撑,起到了极大作用。果业部门采取办班培训、巡回培训、田间地头培训、“点菜式”培训相结合的办法,把苹果管理最新技术,特别是有机苹果生产技术传授给果农。除了县果业管理部门的培训外,各乡镇、涉农部门、科技部门甚至种植苹果的行政村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果农技术培训也非常在心,采取办班培训和田间地头培训、点菜式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千方百计把苹果最新管理技术传授给果农,千方百计让更多的果农成为管理的行家里手,形成了部门齐抓共管的格局。吉昌镇有个阳丰苹果专业合作社,仅近两年就通过聘请专家、教授办班等方式,着眼于有机苹果生产技术,累计培训了3600名果农。
着眼质量保安全。近年来,吉县依托良好的生态条件和成熟的果业技术,严控施肥、用药关口,以产业化、有机化、标准化为生产目标,加快苹果生产体系和投入市场全程监管体系建设,该县果业中心编写了《吉县苹果标准化生产技术手册》、《吉县苹果质量标准》成为指导全县果农生产的“指南”,苹果品质不断攀升,屡次在国际国内农产品展评中获奖。
多措并举促营销。近年来,吉县利用各种媒体、各种渠道宣传吉县苹果,不断提高吉县苹果的知名度;培持发展农民苹果专业合作组织180余个,扶持组建中介组织,培养当地的苹果营销经纪人400余名。开辟了苹果销售绿色通道,大力推行网络化销售,建设大型苹果冷藏物流交易市场,提高组织化程度;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中城市建立了直销网络,拓宽销售渠道;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苹果出口到东南亚国家;先后组织参加了30余次各种农产品展销会、文博会、推介会,广泛宣传推介,吉县苹果已俏销北京、上海、广州等20余个大中城市。
完善服务体系。8个乡镇统一成立了果业服务站,每站配备2-3果业技术员,同时,为全县71个苹果专业村统一配备了村级果业技术员;每个乡镇都建立了20余人的果业服务专业队,免费对果农进行服务。与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中国农大、山西农大、山西果树研究所等高层科研所对结,聘请全国一流的果业知名专家组成吉县果业服务指导组,传授技术、开展培训;从法院、经管、果业、工商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果业纠纷法律服务队,定期下乡进村,上门服务,解决果品生产、销售、果园承包、土地流转等引发的矛盾纠纷。
“品牌战略”结出丰硕成果,苹果产业已真正成为吉县富民支柱,年产值超过7亿元,果农人均果品收入达6600元。
责任编辑:柏东丽
上一篇: 吉县开展护林防火宣传活动
下一篇: 吉县妇联落实“最美”故事传播“最美”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