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今年以来,吉县车城乡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结合市场需求,按照“点+线+面”的发展思路,引导群众改变传统种植模式,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推动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优质品种花生种植覆盖全乡8个行政村,种植面积1675亩,其中,净种面积1012亩,套种面积663亩。
强化组织引导,“筑牢”花生产业发展基本“点”。车城乡成立了乡党委书记为组长,乡长为副组长,包村干部、各村党支部书记为成员的花生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根据各村实际,点“套”结合,宜种则种,积极发展“套种”,有力推进优质花生种植产业发展。邀请专业技术人员集中授课,传授科学种植管理技术,为花生优质高产奠定坚实基础。
做好助农服务,“接通”花生产业发展连心“线”。围绕花生产业发展,努力打造“技能培训+助农服务”志愿服务品牌。组建了车城乡花生技术员队伍,对花生种植的各个阶段进行技术指导,随时帮助解决在播种和管护等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和实际困难。今年播种期间受连续降雨影响,种植也推迟了半个月,除了群众自发种植以外,全乡的志愿助农队伍也加入其中,参与帮助抢种和补种工作,大大缓解了当地种植户劳动力短缺问题,确保种植按时完成。
创新经营模式,“铺开”花生产业发展覆盖“面”。一是集体种植盘活资源。车城乡各村积极探索,共购买花生种植机10台、花生收获机4台、花生摘果机4台,率先种植花生515亩,进一步盘活了土地资源,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二是村企合作建设基地。通过与吉美御坊粮油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打造200亩的高标准花生种植示范基地。花生种植基地的打造,为村集体、全乡乃至全县发展花生种植起到示范作用;三是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该乡积极鼓励大户带头种植,小户分散种植,因地制宜发展小果园套种,让群众在家门口增产增收。
目前,车城乡通过“龙头+基地+村集体+农户”模式拓宽了群众的增收渠道,打造了“特”“优”农业产业品牌,成为继“红色苹果”后集体和群众增收的又一支柱产业。(杨又苏)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