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在吉县东城中心小学,有一位老师,她38年一直坚守在乡村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第一线,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像慈母一样呵护着学生,赢得了家长的信任、学生的爱戴,她就是张英贤。
课堂上尽情播撒知识
3月14日晚饭后,张英贤拿着泛黄的语文课本,在教室里给学生们讲解古诗。她看着学生们满是疑惑的眼神,意识到这些没见过繁华都市霓虹灯的学生,仅靠书本上的解释,很难理解“疑是地上霜”的意境。
这时,张英贤发现教室窗外透进一束月光。她灵机一动,关上教室里的灯,月光洒在课桌上,宛如铺上一层薄霜。“快看!这就是李白看到的霜。在寂静的夜里,他独自在外,看到这洒在地上的月光,就像地上结了霜一样,心里特别想家。”学生们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陈秋铭恍然大悟:“就像我去外婆家过夜,晚上会想妈妈一样。”
为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文字魅力,张英贤开展以“我的家”为主题的作文课。内向的张钰洁一直咬着笔头,不知从何写起。张英贤走到她身边,轻声引导:“小洁,想想你家院子里那棵老槐树,夏天你和爷爷在树下乘凉,爷爷给你讲故事。”小洁的脸上慢慢浮现出笑容,开始奋笔疾书。
作文分享环节,小洁小声却充满感情地读着:“我家有棵老槐树,它就像我的好朋友。夏天,爷爷会拿着大蒲扇,给我讲他年轻时的故事,风一吹,槐树叶沙沙响,好像也在听……”同学们都被她真挚的描述打动,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在这间教室里,语文不再是枯燥的知识,而是连接学生们内心与外面广阔世界的桥梁,点亮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这一刻,张英贤心中满是欣慰,她深知,每一次鼓励都可能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一盏明灯。
生活里尽心呵护学生
冯小荣(化名)是单亲留守儿童,跟随爷爷奶奶生活。小时候,因受到惊吓,确诊为癫痫病。上学后,张英贤无微不至地照顾她,每天让她按时服药,并在心理上安慰。当张英贤听到,小荣曾哭着要妈妈时,她满怀深情地对小荣说:“妈妈不在了,老师就是你的妈妈。”在小荣过生日时,张英贤送上精美礼物,小荣含着热泪叫了一声:“老师妈妈。”
多年来,张英贤一直教低年级班。每当新学年开学,她看着学生们稚嫩的小脸蛋上挂着泪珠,很心疼,学生在学校的吃喝拉撒、饥寒冷暖、喜怒哀乐她事事关心。每天早晨,她手把手教学生们穿衣、叠被、洗漱,中午、晚上照看他们一个个睡着了才离开。她为贫困生买文具;替学生系鞋带、洗内裤;帮“问题孩子”上门补课……她坚持以一个教师真诚的爱去理解、宽容、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学生。
在数十年的教学工作中,张英贤坚持从小处着手,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除了坚持做好常规工作,她大胆创新,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主动、理性、智慧特色的班级管理之路。首先,因人设岗,因岗设人,让每个学生都是管理者,真正做到“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其次,她针对班级情况,不断创新班会的形式和内容,寓思想教育于活动之中,让学生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会明辨是非、升华思想。她还精心设置“图书角”“卫生角”“学习园地”等具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力争让每面墙壁都会“说话”,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德育氛围。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张英贤的辛勤培育下,班里学生生活行为习惯变好了、自立能力提高了、热爱关心集体了、对待老师有礼貌了、学习刻苦进步了。看着一张张活泼可爱的小面孔,看着干净整洁的宿舍、教室,她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教学中尽力启迪智慧
“同学们,最近学习上是不是遇到什么难题了?可以跟老师说说,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老师,语文阅读题我们总是做不好,感觉好难啊。”3月13日傍晚,张英贤和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进行着一场特别的谈心活动。张英贤笑着说:“阅读题确实有一定难度,但只要掌握了方法,就不怕它。来,我们一起分析一下。”说着,她从包里拿出一本语文练习册,开始耐心地为同学们讲解阅读题的解题思路,通俗易懂的讲解让同学们渐渐明白了其中奥秘。
讲解完题目,张英贤语重心长地说:“同学们,学习就像一场马拉松比赛,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到达终点。你们都是聪明孩子,老师相信你们一定可以克服困难,取得进步。”同学们听了张老师的话,眼中重新燃起了斗志,纷纷表示要努力学习。
在张英贤的悉心教导下,学生的成绩逐渐有了提高。看着学生们脸上自信的笑容,张英贤感到无比欣慰。她知道,作为一名乡村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为他们点亮前行的道路。多年来,她也先后被吉县县委、县政府授予“模范班主任”“扎根农村优秀教师”“最美吉州人”等荣誉称号。
记者 郭秀婷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