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非遗润童心,春启传承路。近日,一场由吉县文旅局与吉县教体局联合举办的“非遗进校园,文化共传承”主题活动在吉县东关小学举行。
活动中,吉县文化馆宣讲员为师生们介绍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吉县唢呐。她详细讲述了唢呐的历史渊源与艺术特色,让在场师生对这一传统艺术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随后,传统唢呐曲目《钉缸》精彩上演。激昂的唢呐声瞬间点燃了现场气氛,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有的情不自禁地跟着节奏摇摆,有的兴奋地鼓掌叫好,整个校园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
在唢呐演奏的余音中,宣讲员又为学生们介绍了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通过声情并茂的讲解,学生们对清明节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再一次感受到了传统节日的魅力。
紧接着,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垛子福花馍也闪亮登场。“子福花馍是清明节期间吉县家家户户必备的传统美食,象征着吉祥和幸福。”在专业老师的介绍和指导下,孩子们体验了制作花馍的乐趣,他们热情地围在一起,目不转睛地观察着每一个制作步骤,从和面、揉面、造型到蒸制,每一个步骤都让他们大开眼界。
活动现场,该校学生葛楠轩难掩激动之情:“今天的活动太有意义啦!其中,我最喜欢子福花馍现场教学环节,给我们科普了好多知识。专业老师演奏的唢呐声音响亮又好听,太震撼了。还有清明节由来的讲解,让我对这个节日有了更深的认识,学到好多新知识。”
吉县文旅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本次‘非遗进校园’活动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以丰富多彩的非遗体验课程为载体,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为目的,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培养创新能力,为传承好、发展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记者 郭 媛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