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县:荒滩变身“致富地”大棚鼓起“钱袋子”

2025-08-11 09:00:08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三伏时节,走进吉县屯里镇五龙宫村,一排排蔬菜大棚排列有序,一个个工人在田间劳作,处处繁忙景象。谈到蔬菜大棚的收益和前景,五龙宫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吕新军满脸喜悦。

  曾经是荒草丛生的滩涂地,如今是群众务工增收的致富棚。一直以来,让群众津津乐道的是吕新军和他一手筹建起来的蔬菜大棚。在他的坚持不懈和辛勤努力下,120座大棚拔地而起,并通过租赁、劳工分红、奖金激励等多种形式让大棚蔬菜种植得到持续发展,产品远销陕西、河北等地,把五龙宫村打造成了吉县远近闻名的蔬菜生产基地,既壮大了集体经济,也鼓起了群众腰包。

  大棚种植 开辟致富途径

  “山野乡壤,土地浇薄,民众苦焦……”《吉县志》中曾有这样的记载。

  “县志记载好像是专门写我们村的情况。我们这里土地贫瘠,以前靠天吃饭,遇上干旱颗粒无收。县里发展苹果产业,家家户户都富了,我们也试着种苹果、种玉露香梨,因为海拔高,连年霜冻侵袭,有的果树苗都被冻死了。”吕新军说,“果树产业在这里行不通,在村委会开始任职后,我心里一直在琢磨:村子这样的条件,怎样才能让群众增收致富。”

  2016年,当时作为五龙宫村村委会主任的吕新军带领部分党员和村民代表外出学习考察,并与山西农业大学、吉县蔬菜种植专家等取得联系,决定发展蔬菜种植产业。当年,五龙宫村平田整地50亩,建起了9座蔬菜大棚,吕新军牵头成立了吉县屯里镇新鸿蔬菜专业合作社。2018年4月,在蔬菜大棚的带动下,五龙宫村发展露天蔬菜200亩。2019年,又新建春秋大棚75座,并注册了“绿康源”商标,五龙宫村蔬菜产业迈入新的发展阶段。近年来,五龙宫村还通过实施滩涂地开发、蔬菜大棚续建、露天蔬菜种植、蔬菜冷库建设等系列工程,为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我们村的蔬菜大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并随着滩涂地的开发与露天蔬菜的种植,实现了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同时也给众多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村民杨明亮说,“我在蔬菜大棚务工7年多了,在这里我们既有劳动收入,还有收益分红,既是劳动者,也是股东和主人,所以能更加尽心地投入到日常蔬菜种植和管护中。”

  走在村里,提起蔬菜大棚,不少村民都为吕新军竖起大拇指。蔬菜产业成了五龙宫村群众增收的有力保障。

  坚持不懈 赢来产业发展

  五龙宫村蔬菜产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刚开始起步的时候,我们最关心的是蔬菜产量和品质,在专家的帮助下,蔬菜长势喜人,品质也很好,但销售是个难题。”吕新军介绍,“销售渠道主要靠吉县县城的小摊贩、周边的小蔬菜批发商,但是销售并不乐观。为了解决销售难题,我开着三轮车走街串巷,也到临汾的蔬菜批发市场进行批发,这样的销售方式很累,而且销售效果并不太好。”

  种老百姓常吃的、市场上常见的菜。刚开始种菜的时候,吕新军种的蔬菜种类很多,有西红柿、辣椒、茄子、豆角、黄瓜、茴子白等,出发点是各类蔬菜可以搭配着卖,同时也能避免大规模种一两种蔬菜造成销售不畅、产品堆积、价格不好等问题,给合作社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吕新军不断在种植过程中总结经验、拓展销售渠道,给社员们信心,凝聚发展力量。

  “拉上一车茴子白,兜售了一天卖不出去,心里干着急没办法。”吕新军说,“回去怎么面对社员们呢?怎么能让他们继续支持蔬菜发展呢?我就把一部分蔬菜送了生活困难的群众,回到合作社把自己的钱垫上交给会计,然后告诉其他社员继续干好手头的工作。”

  在吕新军不懈努力下,五龙宫村根据市场减少了蔬菜种植种类,实施以西红柿为主的大规模种植,蔬菜产业得到了稳步发展,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不断提升,吸引了众多外地大客商前来收购。随着销售渠道的不断拓展,五龙宫村的蔬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蔬菜大棚规模在摸索中不断扩大。

  大棚租赁 增加群众收入

  西红柿长势良好,果实累累,村民们在大棚里打叉、吊秧、施肥、采摘,一派繁忙景象。大棚外,客商们纷沓而至,把一筐筐西红柿搬上卡车,运往外地……近年来,随着蔬菜大棚租赁经营的持续推广,租赁者增加了收入,农户增添了就业渠道,村集体收入也得到进一步壮大。

  “今年春天我租赁了38个大棚,全部都种了西红柿,合作社提供种苗、提供技术、提供销售,为我解决了生产中遇到的各类难题,所以才敢一次承包这么多大棚。”村民李海刚说,“原来在江苏等地务工,家里有老人需要照顾,刚好村里发展起了蔬菜大棚,可以通过租赁的形式进行种植,给我们提供了致富的好门路。”

  当前正是西红柿上市和管理的重要时节,李海刚安排部分工人在大棚进行采摘,部分工人对西红柿苗进行打叉、吊秧,在他大棚里务工的10余名工人中,既有本村村民也有周边村民。

  在五龙宫村,租赁经营、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已成为大棚蔬菜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式。许多村民通过租赁大棚取得了良好收益。

  五龙宫村蔬菜大棚得到持续发展,缘于蔬菜的良好品质,缘于管理模式的创新,也缘于“绿康源”的良好口碑和合作社的精心服务。

  “我们在种好蔬菜、保持良好品质的同时,还在村委会整理出了休息室,为批发商提供食宿、装卸等服务,有时候也带到家里去吃饭,让他们来了就像回家。”吕新军介绍,“在长期的服务与合作中,我们与陕西、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商超、蔬菜销售批发商等成了好的合作伙伴,他们愿意来拉我们村的蔬菜,遇到销售困难时也会帮我们想办法。”

  如今,五龙宫村在大力发展大棚蔬菜种植的同时,还对500亩山地进行改造,实施蔬菜和粮食间作种植,大大提升了种植收益,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有力保障。

  记者 张春茂 实习生 刘怡彤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