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词和语法错误
⒈不搭配。例如:加大……力度,许多报刊都把这一搭配搞错,错成“加强……力度”、“增强……力度”、“增加……力度”等。扩大……规模,错成“增加……规模”、“增大……规模”。实现(达到)……目标,确定……目标,错成“完成……目标”等。
⒉错别字。例如报纸的定价,好几家报纸错成了“订价”,还错误地解释为“订阅价”不是报纸完成征订后的实际定价,好像发布广告时是一个价,到订报纸时是另一个价,这符合实际吗?签订错成“签定”,有的认为上述二词中“订”与“定”通用。“订与定”在有些构词中是可以通用的,但不是在所有的构词中都通用。在“定价”和“签订”中就不通用。此外,账错成了“帐”等,不一而足。
⒊新闻俗套语言过多。第一类:“通过……增长了……提高了……促进了……” ,“通过……活动,提高了……觉悟,坚定了……信念,发挥了……作用”,“重视了……,狠抓了……,推动了……。”第二类:不断提高;深入调查;及时发现;深入开展;正确对待;严肃处理;紧紧围绕;自觉抵制;注意做到;十分重视;深刻认识到;深深感到;进一步认识到;始终把……放在首位。第三类:采取有力措施;收到良好效果;发生明显变化;带来显著效果和深远影响;利用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用生动形象的事例,进行生动具体的教育等等。
二、标点符号错误
⒈引号用法错误。这是标点符号使用中错得最多的。不少报刊对单位、机关、组织的名称,产品名称、牌号名称都用了引号。其实,只要不发生歧义,名称一般都不用引号。特别是“台独”组织的名称,必须用引号。“文革”、“文化大革命”必须用引号。
关于引语的引号和其他标点的用法,一般有五种情况。一是作为完整独立的话语引用,一般前面有“认为、指出、强调”等词,这些词后应该用冒号,引用的话用双引号,句末的句号放在下引号内。二是“说、认为”等词后不用冒号,而用逗号,句末的句号放在下引号外。以上两种用法,常错在前面用了冒号,句末的句号没有放在下引号内;前面用了逗号,句末的句号没有放在下引号外。三是引用的话既非完整独立的话语也非作者话语的一个比较完整的组成部分,只是片断地引用几个词语或一句半句,这样的引语前后什么标点符号都不用,引语用多少就用引号引住多少。这方面,常错在上引号前用逗号,或在下引号内出现句号。四是有插入语的引语,插入语前的引语用双引号,引语后用句号,并放在下引号内。插入语后用逗号,插入语后的引语仍用双引号,句末的句号放在下引号内。常见的错误是:插入语前引语后用逗号,插入语后用冒号。五是连续引用好几段,第一段引语前和下面各段引语前都要用上引号,而下引号放在最后一段引语的末尾,而且句号放在下引号内。这方面,常见的错误是各段引语都有上引号和下引号。
⒉书名号用法错误。证件名称、会议名称(包括展览会)不用书名号。但有的报刊把所有证件名称,不论名称长短都用书名号,这是不合规范的。
⒊分号和问号用法常见错误。这也是标点符号使用中错得比较多的。主要是简单句之间用了分号:不是并列分句,不是“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不是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都使用了分号,这是错误的。还有的两个半句,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但中间也用了分号。有的句子已很完整,与下面的句子并无并列关系,该用句号,却用成了分号,这也是不对的。问号,是用在疑问句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的。
三、数字使用错误
四、计量单位使用错误
计量单位使用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规定,不应再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或口语中的计量单位(对话中的口语除外)。如小时,用成了“点”;千瓦时,用成了“千瓦•时”或继续沿用“度”;平方米,用成了“平米”;元/吨,将其移行分开等。再如“神州赛扬D17寸大屏液晶电脑”,“17寸”应写为“17英寸”。还有“200—300万人次”,应为“200万—300万人次”,这个“万”是不能省略的。
报刊是新闻的载体,也是语言文字工作集中展示的平台,办报办刊不能不讲文字质量。语言文字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不下苦功,是提高不了水平的。报刊文字质量的提高,一靠办报办刊人的努力学习,二靠办报办刊人的经验积累,三靠办报办刊人的细心。学习、经验、细心,三条缺一不可,让我们共勉之。
【责任编辑: 贾亮】 |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编校常见错误归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