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临汾根祖文化游形成系列景观

2008-11-06 17:17: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4300多年前,帝尧建都于晋南临汾,并带领舜、禹二帝及先民生活于这一带,开启了人类文明。作为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的临汾尧都,抓住根祖文化这一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全力加快以尧庙为主的根祖文化景区的开发建设,完成了一批旅游精品工程,使根祖文化旅游品牌的内涵更加丰富。
尧都华表因华表最早诞生于尧都而命名,现已成为尧都临汾的标志。华表由汉白玉雕饰而成,高21米,直径2.1米,预示21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华表柱身盘曲着中华世纪龙,顶端的冲天吼,生机勃勃,底座雕长城和黄河壶口瀑布图案。
中华帝尧鼓鼓由帝尧时期的“敢谏鼓”沿袭而来,该鼓与诽谤木均为帝尧时代民主政治的象征。为寻找制鼓用的大型牛皮,襄汾红跃鼓厂总经理卫红跃历时半载,走访13省,最终制成直径3.11米,高1.2米,重300余公斤巨鼓。
尧井帝尧时期出现了异常干旱的气候。帝尧寻蚁凿穴,发明水井。尧时期开始利用地下水资源后,人类依井而居,形成村落,渐渐形成城市,由此产生的文明叫市井文明。在中国人的乡土文化中,还蕴含着故乡的含义。人们把离家出走称为背井离乡。2002年恢复的元代井台由一整块方形花岗岩雕刻,中凿圆形井口,周设石青围栏,四面砌有台阶。
华夏第一洞房鹿仙洞帝尧到姑射山仙洞沟牧马坡与牧民谈论驯服牲畜,巧遇鹿仙女,两人一见钟情,以洞为房。成婚之夜仙洞对面两峰如红烛高照。后世将帝尧与鹿仙女成亲的洞称作洞房,两座山峰称作蜡烛峰,于是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就有了“洞房花烛夜”之说。
华夏文明门门位于尧庙尧都大道中轴线上,地理坐向一改中国建筑史上坐北朝南的传统观念,坐西向东,寓意东方文明古国如日东升。门由基座、主门及门楼三部分构成,长62米,高31米,框架结构,地下2层,地上6层,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门加地下部分总高50米,象征中华5000年文明。
千家姓纪念壁纪念壁高6.6米,长100米,镌刻1566个姓氏,由左及右,自上而下,按姓氏笔画排列,每个姓氏以真、草、隶、篆四种字体镌刻,并注有姓氏标准读音。
纪念壁前“叶落归根”大型树根铜雕,高1.8米,直径5.6米,苍劲粗壮的树根象征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博大根深。
  尧字书法长廊———尧字壁廊300米长的尧字书法长廊精选镌刻古今书法尧字,有古代名人百余尧字、现代名家300尧字及社会各界书写的尧字共1000个入选。尧字壁廊建于尧庙西侧,与东侧尧典壁遥相对应。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 张华】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