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临汾城市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加快建设、强化保障、注重管理、打造精品、改善民生”的方针,加快新城建设,加强旧城改造,全力打造雕塑之城、文化之城、园林之城和卫生之城,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实施新城开发,拉大城市框架。为拉大城市发展框架,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解决城市中心区人口密度过大、交通极度拥挤和环境压力加大的问题,我市在新城开发建设上大做文章,加大道路桥梁建设力度,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工程,高标准实施了高速路引线、滨河西路、南外环、滨河东路南段、规划十四路、临浮路、铸钢路建设工程,平阳大桥、马务大桥、南外环立交桥拓宽改造工程,2009年,又启动了滨河西路北延工程和西关大桥西延道路工程,这些工程的实施,迅速拉开了城东、城西发展框架,为新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实施旧城改造,改善城市环境。我市在拓展新城框架的同时,针对旧城基础设施超负荷运转、老化严重的问题,积极改造旧城区道路和“城中村”,对路面破损、配套不完善的鼓楼东路、平阳南街、解放路、鼓楼西路、广宣街、平阳街和迎春街等进行了拓宽改造,增设了非机动车道,铺装了大理石人行道,将各种管线敷设地下,并完善了配套设施,实施了道路两侧街景改造,既提高了交通通行能力,又提升了道路建设档次。同时,积极推动“城中村”改造,启动了北城壕排水改造及还迁工程和新农村还迁安置房建设工程,这些工程对彻底改善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产生了积极的意义。
三、建设文化雕塑,提升城市品位。为发掘临汾文化资源,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彻底改善人居环境,我市结合地域特色,积极发掘三晋文化、黄河文化、中华文化及威风锣鼓文化,把文化雕塑和公园绿化建设相结合,建成了“三源文化”大型城市标志雕塑和解放路街景雕塑,实施了马务大桥威风锣鼓雕塑工程,并启动了古城遗址公园和汾河临汾段生态治理工程,进一步提高了市区的文化品位,树立了临汾的城市个性特色。同时在生态绿化建设上,我市把道路绿化、公园绿化、河滩绿化、庭院绿化、立体绿化相结合,扩大成片规模,增加城市绿量,三年来市区新增绿化面积132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提高了3.3个百分点,达到了30.2%,为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夯实了基础。
四、加强住房保障,改善居住条件。为改进住房供应结构,加大住房供应力度,改善市民居住环境,我市积极推动商品住宅建设,开发建设了博浩源馨城、恒安新东城、东方亚特兰、滨江花园、阳光尚都、教授花园、三和家园等一批精品住宅,同时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步伐,启动了煤气公司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三年来建设经济适用房22万平方米、廉租住房1.38万平方米,城市居民住宅条件显著改善,基本满足了各阶层对住房的需求。城市居民人均住宅面积达到28.98万平方米。2009年又启动了占地436亩、总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的“漪汾花园”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经济适用房45万平方米,廉租住房3.6万平方米,可解决6000户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五、完善公用保障,提高服务能力。为提高公用保障能力,满足市民生活需要,我市通过引资、融资、贷款、自筹等方式,积极实施供水排水、供气供热和排污处理建设项目。完成了日产3万吨城市供水净化工程,居民用水质量得到保障,供水普及率达到96%;实施了集中供热工程,集中供热能力达到125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75%;完成三个气源厂及煤气并网工程,新增供气量40万立方米,供气普及率达到87%;建成日处理600吨的垃圾集中处理工程,并启动实施了日处理能力8万吨的第二污水处理厂和日处理8吨的医疗废物处置工程,污水处理量达到2002万立方米,处理率达到82.88%。这些工程的实施,使多年来涉及的城市公用保障设施得以完善,大大增强了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六、实施环境工程,改善市容环境。为营造干净整洁舒适的城市环境,我市本着“以人为本、从严管理”的方针,一是以强化管理责任为重点,全面推行城市管理制度化。制定出台了《城市管理责任追究奖惩办法》《城市管理督查制度》等管理督查制度,市容、环卫、园林、公交、路灯及交通秩序明显改善,同时建立了12319城建热线自动系统和路灯自动化控制系统,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二是以提高管理水平为重点,全面推行城市管理人性化。在市政公用管理上,开展了以“微笑公交、诚信供水、文明的士”为主题的文明和谐行业创建活动;在市容环卫园林管理上,在市区主干街道建设了高标准公厕,增配了保洁、清运等环卫作业机具,垃圾箱、垃圾筒等环卫设施,推行街路长负责制,实行城区、郊区一体化管理,使管理效能大幅提升。三是以提高应急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行城市管理规范化。制定了供气、供水、供热应急预案,组建和充实了专业抢险救援队伍,配备了专业人才和设备、器材,切实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一旦发生险情,能做到科学抢险、安全施救,确保最大限度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确保城市公用保障安全正常运营。
2009年,市委、市政府对城市发展又描绘出美好的蓝图,我们将按照“两会”精神,提高城市建设的精品意识,完善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全力实施好道路桥梁工程、公园文化工程、生态环境工程、供热供气工程、排污处理工程、住房保障工程、环境卫生工程、市容美化工程、村镇建设工程、建筑节能工程,着力加强市容环境管理、小区物业管理、公共设施管理、建筑施工管理、干部队伍管理,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来源:黄河新闻网
|
【责任编辑: 付基恒】 |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临汾市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及下半年走势分析
下一篇: 5月份临汾市经济形势继续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