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人民大会堂

2013-11-27 11:26: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微风和煦,绿柳含烟。阳春三月的一天,我欣喜地收到两份通知:由人民日报社市场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读书俱乐部、中国文化报社、中国作家杂志社共同举办的全国第二届“新世纪之声”征文评选活动在北京揭晓。我采写的长篇人物通讯《直挂云帆济沧海》一文,荣获一等奖,中篇人物通讯《劈荆斩棘创伟业》、《奉献在他心中》、《求真务实铸辉煌》、《乘风破浪闯大潮》等4篇文章,荣获三等奖;在该次征文评选活动中,因我选送的文章数量多、质量好,荣获个人组织奖。我的5篇新闻作品,全部收入《中华辉煌》一书。4月7日上午,作为一等奖和组织奖的特邀代表,我走进了梦寐以求的人民大会堂,参加了在这里隆重举行的征文颁奖仪式。

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会的地方,也是国家和群众政治活动的场所。环视着门顶上方镶嵌着的巨型国徽,迎面的12根25米高的浅灰色大理石门柱,黄绿相间的琉璃屋檐,高大的廊柱,40多米高的巨大屋体,以及四周层次分明的建筑立面,我深深地感受到庄严肃穆的气氛,领悟到气势雄伟的内涵。我从心底发出由衷的感叹:这里真是力量的凝集、精神的象征、浩气的永恒啊!

尽管我们佩戴着代表证胸卡,手持着人民大会堂请柬,也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查,方可进入人民大会堂。一走进那典雅朴素的中央大厅,我仿佛一步跨入了充满着时代光影的历史长廊;我仿佛听到了从那宽76米,深60米的万人大会场上,传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人的宏亮声音;我仿佛看到了人大代表们畅所欲言,参政议政的动人场景。在大会工作人员的引领下,我们来到三楼大厅,依照顺序登上照相架。我站在铁架最高层的中心位置,前面竖立着两盏碘钨灯,闪着耀眼的光芒,中间放置着一架大转机,五六名肩扛摄像机,手捧照相机的记者紧张地忙碌着。这样的场合,我曾面对过几次。可在人民大会堂,有生以来,我还是第一次,心里有点紧张,身上也有些潮热。

来自全国各地的400余名代表,静静地期待着国家领导人到来的那一激动人心的时刻。9时许,人群里开始躁动。我抬眼望去,国家领导人正向大厅走来。走在最前面的是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紧随其后的是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吴阶平,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国家文化部、主办单位的领导,以及扮演毛泽东主席的特型演员杜天清,著名演员李琦、李琼等。顿时,人群沸腾了,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国家领导人微笑着向我们招手致意,并高喊:“同志们好!”我们放开喉咙齐声欢呼:“首长好!”照完合影相,我们列队来到小礼堂。9时30分,征文颁奖仪式正式开始。

伴着旋律优美的乐曲,我两次走上主席台领奖。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和吴阶平分别为我颁发了组织奖和一等奖。当我接过金光闪闪的奖杯时,满腔激情凝聚成一句话:“谢谢首长!”铁木尔·达瓦买提副委员长握着我的手问:“你在什么单位工作?”我立正回答:“广播电视局。”铁木尔·达瓦买提副委员长深情地说:“广播电视部门是个重要部门,一定要把宣传工作做好。”我当即表示:“请首长放心,我决不辜负您的厚望!”铁木尔·达瓦买提副委员长满意地说:“好,好!”吴阶平副委员长也和蔼可亲地笑着问我:“你是哪里人?”我说:“我是河北人,在山西临汾工作。”吴阶平副委员长高兴地说:“临汾可是个古都啊,是个好地方!”听了吴阶平副委员长对临汾的赞美,我感到无比自豪。

走下主席台,我激动的心情仍像澎湃的大海,久久难以平静。我一字一句地咀嚼着两位副委员长的话,心里暗暗地发誓:“一定要热爱临汾,热爱广播电视事业,为临汾的建设,为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当为“华夏英才”颁奖时,只听主持人高声宣布:“下面请扮演毛泽东主席的特型演员杜天清上台领奖。”会场上旋即响起了熟悉而又亲切的歌声: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主持人又风趣地说:“同志们,毛主席他老人家又来到我们中间。”杜天清神采飞扬地频频挥手,与会代表把他团团围住,有的要求签名,有的要求合影。照相机的咔嚓声,代表们的欢呼声,把颁奖仪式推向了一个高潮。此情此景,深深地感动了我。我像是真的看到了毛主席,不禁流下了一串又一串激动的泪水。

那晚,我失眠了,整夜都好似被一双暖手托举着,沉浸在关怀与爱抚的海洋里;那晚,我落泪了,整个身心在幸福地颤粟,沉浸在激动与兴奋的氛围里……

(原载《临汾声屏》副刊2002年4月22日,《临汾日报》晚报版2002年5月24日)

责任编辑:秦芳媛

上一篇: 走 近 石 祥

下一篇: 走进中原看商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