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明
听到牛高管从侯马市政府办公室主任的职位上,走马上任为侯马市广播电视中心主任的消息,作为老朋友,我十分高兴。一年后,我就想去采访他,这并不是因为我与他有着十几年的交情,而是因为他凭着共产党人对事业的忠诚,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把更加焕然一新的广播电视面貌展现于世人面前,着实令我敬佩。有人说他有点儿“牛气”,可我觉得他虽然姓牛,却没有一点儿的“牛气”。
不信吗?请你走近他,你一准儿会被他的豪爽、胆识、幽默所折服。
最令我难以忘却的是,公元2003年春爆发的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场战争,撕碎了人类的和平与宁静,生命在经受着异常严酷的考验。面对非典疫情的肆虐,牛高管挺身而出,毅然抛却亲情,义无反顾地冲进没有硝烟的战场。
他看到人们被非典的黑云压得透不过气,并产生极大的恐慌心理时,心急如焚,寝食难安。新闻工作者的敏锐性、责任感驱使他立即召开紧急会议,研究部署防治非典的宣传工作。非典肆虐期间,作为主抓宣传工作的上级部门领导,每次回到家,我便异常关注侯马电视台的各档栏目。我看到及时推出的《防治非典专栏》、《非典型肺炎专家访谈》、《来自防治非典一线的报道》等栏目,能够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的多功能手段,客观、真实、快捷地把防治非典的科学知识、卫生常识和科研成果,以及群防群控的有效经验传授给广大群众,并且每日公布疫情,给了市民战胜非典的勇气和信心,受到广泛好评,感到由衷的欣慰,我几次打电话向他表示慰问。
由侯马电视台一线员工口中,我得知为了把栏目办精、办活、办好,牛高管同采编摄录播人员一起,昼夜奋战在防治非典宣传的前沿阵地。困了,就地打个盹;渴了,喝瓶矿泉水;饿了,泡碗方便面。多年在部队铸就了无私奉献精神的我,也深深地被牛高管那干劲十足的表现所感动。我问牛高究竟在工作岗位上度过了多少个不眼之夜?他说,根本记不清楚,也没有必要记清楚。
常言说:天道酬勤。牛高管和他的同事们,在最危险的时刻,在最紧急的关头,用忠诚、用心血、用汗水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长城,以手中的笔和摄像机为武器,驱散了人们的恐慌情绪,稳定了民心,激发了斗志,传扬了文明,捍卫了侯马人民的宁静生活。在《侯马广电时讯》上,我看到侯马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前往中心调研、慰问,并称赞牛高管和他的同事们是抗击非典的排头兵。
的确,在抗击非典日子里,牛高管把一腔热血全部倾注在他所热爱的新闻事业中,凝结到一部部精彩的片子中。我对他的情况比较熟知,所以我敢说,侯马这片神奇的土地能始终保持非典疫情的零报告,牛高管功不可没。
闲暇之时,我经常地去中心看望牛高管,每次总要同他畅谈一番。理念始终是新的他认准一个理儿:发展才是硬道理。来到广播电视中心,他依然保持着昔日那种雷厉风行、果敢坚决的优良作风,一切紧紧围绕着改革和发展作文章。他同班子成员一道,牢牢把握住“人的决定性因素”这个关键,积极推行人本管理模式,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他对全员进行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实施了半军事化管理,有效地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据我所知,实施半军事化管理在侯马市还是第一家。他还大胆实施全员优化组合、竞争上岗,将那些有才华、会管理、善经营、敢创新的“能人”,充实到重要岗位。
别看牛高管是个外行,在宣传工作中,他积极借鉴他人经验,全方位实施精品战略的一招一式,不亚于一个行家里手。2002年4月,他独辟蹊径,组织开展了以“聚焦侯马,聚焦‘四市’建设”为主题的大型“新田采风”活动。他带领队伍深入到全市的每一个角落,采集了一大批立意高远、主题鲜明、内容丰富、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8月,他又别出心裁地在《侯马新闻》节目中,开设了一档《反光镜》栏目。该栏目一露面,即刻以时效快捷、现场感强、信息量大、耳目一新的特点,深深地吸引了广大群众,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果。每个双休日,只要我回到侯马,晚间新闻一定锁定《反光镜》。如今的《侯马新闻》一改从前的模式,坚持当日新闻当日播出。
特别是在十六大的宣传报道上,牛高管着实费了一番心思。他认真组织开辟了6个专栏,全方位、高层次、深领域地宣传报道了“迎接、庆祝、宣传学习、贯彻落实”十六大各阶段的情况。漫步于大街小巷,我常听到广大群众这样的评价:侯马新闻及时了,形象片、风光片精致了,栏目质量提高了,播音主持人精神了!
值得提及的是,作为侯马市十大重点工程之一的广播电视大楼,更是以一流的设计、一流的施工、一流的装饰,成为新田大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工程已开通80%,广播电视收费大厅投入使用。2003年4月,牛高管经过多方考察、论证、洽谈,一次性购置了近20万元的采编摄录播设备,做到每位记者人手一机,为节目上档次、创名牌、出精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曾多次到库房进行参观,其领取、交接手续,就像是军械保管员管理枪枝弹药一样严格,我对他的保管方法极其赞赏。
与牛高管相识多年,我对他的品性还是比较了解的。他现年虽已45岁,却十分注重自身的修养,时时、处处、事事以身作则,用自身的忠诚和模范带头作用感染着周围的人。《侯马广电时讯》主编梁晓玉告诉我,牛高管在第一次与员工们的见面会上,就向大家交了底:“一个部门的主要领导,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心系事业,扑下身子,多办实事,谋一域快速发展,想一方员工利益。我愿意和大家一起,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咬住树立侯马广播电视的崭新形象不放松!”台下,立刻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掌声中,在一张张既熟悉又陌生的面孔后面,夹杂着一串串疑问:牛主任这个外行,能否抓到点子上?
牛高管就是“牛”,在不长的时间内,那一招一式、一点一滴,便一下子折服了大家的心。业务上,他不会就学,不懂就问,甘当小学生。靠着忠诚的意识、顽强的精神,很快成为“行家里手”。在用人和重大事项开支等敏感问题上,牛高管格外注意坚持“阳光作业”,不搞“暗箱操作”。在一份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上,我看到他说了这样一段话:“新时期党的领导干部的杰出代表郑培民,总是告诫自己‘灯红酒绿不迷眼,不义之财不伸手’、‘警钟长鸣,慎独慎微’、‘情浓钱淡,永葆清白’。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一定要向郑培民同志学习,用高尚的道德修养和党性观念,铲除思想深处滋生腐化堕落的温床,培养自己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话语不多道理深,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牛高管是个说到做到的人。购置设备、装潢大楼,数百万元的开支经过他的手,他公开透明,不谋私利。在送礼人的面前,他总是“牛气”冲天,不留情面。同班子成员相处,他真诚热情,经常与其谈心、交心,还抽出一切空闲,了解下情,不论谁家有了困难,他一准儿“雪中送炭”,用真挚的情感践行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每每有重大任务、重要活动,他都和同事们绑在一起干,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他看到采访车破烂不堪,马上筹集资金购进了8辆面包车,保证了一线采访和工程技术人员用车,鼓舞了大家的干劲和热情。难怪人们对我说:“有牛主任这样的‘领头雁’,是侯马广电的人的福气。”
抓工作,干事业,牛高管像头不知疲倦的拓荒牛。他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对广播电视发展前景的执着追求,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誉。临汾市和侯马市相继授予广播电视中心“党的十六大安全播出先进集体”、“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先进集体”、“宣传思想工作先进单位”、“文明单位”、“红旗党支部”、“好班子”等荣誉称号。他个人也先后获得“先进工作者”、“学法先进个人”等殊荣。在临汾市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2周年暨表彰大会上,牛高管作为“优秀共产党员”受到中共临汾市委的表彰,为广电系统争得了荣誉。在《临汾日报》刊登的表彰名单上,我发现了他的名字,立即打电话向他表示诚挚的祝贺。有一次,我检查工作再一次来到侯马市广播电视中心,他忍受着腰部疼痛陪同我们进行了检查。中午就餐时,他谈笑风生地调解着气氛,他的部下开玩笑说:“牛主任的腰痛病刚好一点,嘴就闲不住了。”牛高管哈哈一乐:“给我一点阳光就灿烂!”大家一阵开怀大笑,我却冷静思索了一番。牛高管的话寓意很深,他不单单是开玩笑,他是在玩笑中表明心迹:只要领导和群众信任,就一定干出一番成绩来。
我一直想把与牛高管交往的这份情感变成文字,这不仅是我多年来埋藏在心底深处对牛高管那份感知的情感,也希望捧出这份真挚与所有熟悉他的朋友们共同分享。即使将来退休后,我也会自信地说,牛高管,你是我永远的朋友!
(原载《临汾广播电视报》平阳人物2003年8月12日,《临汾日报》党魂2003年8月14日,2004年1月1日,收录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党魂》一书)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