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认识的丁茂华

2013-11-27 15:51: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丁茂华是我最尊敬的朋友之一。之所以尊敬他,一是因为他有魅力,待人诚恳热情,慷慨大方,率直洒脱;二是因为他有一股敬业精神,一种执著的追求和一颗真挚的爱心。靠着这些,他在教育战线上拼搏了14个春秋,把一个又一个“战绩”,书写在闪亮的“光荣榜”上,成为企业学校的典范和明珠,被誉为“明星”校长。

起初,听到人们的称赞,我还真觉得有点言过其实。抱着“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心态,我披着凉爽的秋风,走进了坐落于晋南重镇侯马市北郊的省建一公司中学校园。这里是一个葱绿苍翠、环境幽雅的学校。一进大门,我就看到了右侧墙壁上,挂着国家教委、国家体委颁发的“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先进单位”,山西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德育示范学校”、“文明学校”,临汾市委、市政府颁发的“体育先进学校”、“教育先进单位”,候马市委、市政府颁发的“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等数十块金黄色奖牌,在夕阳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在假山前,我看到标语牌上题写着江泽民同志的话: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要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来到操场,我看到四周竖立着书有“校园是我家”、“以质求生,以质求存,以质求胜”、“今天撒下春的希望,明天收获秋之丰硕”的标语牌。在办公楼前,我抬头看到楼顶上方,迎面镌刻着“责任重如泰山,形象高于生命”的12个大字。进入荣誉室,我从成绩表中欣喜地看到,1999年至2001年8月,学校获得全国、省、市各类奖项近30个。从丁茂华的办公桌上,我看到那一摞“省建总公司优秀教育工作者”、“临汾市厂矿学校优秀校长”、“省建一公司十佳管理者”、“候马市优秀校长”的荣誉证书。被这浓郁的文化氛围和文明气息包裹着;被这闪亮的荣誉光环感染着,我真正感到,人们对丁茂华的赞誉名副其实,心中涌动着一股敬意。

认识丁茂华是3年前的事,知道丁茂华却很早。那是90年代中期,我在介休某部任政委时,侯马502厂子弟学校校长刘满场、3606工厂子弟学校校长韩善勇,趁去太原开会之机,专程去介休看望我。饭后散步时,二位校长向我介绍了丁茂华。他们对丁茂华的高度评价,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决心抽空去拜访丁茂华,结交下这个朋友。由于事务繁忙,竟一直没有见面的机会。此事,成为我心中的一个结。

直到90年代末,我调回侯马289医院任政委时,一个偶然的机会才使我和丁茂华相识相知。那天,我因头晕正在病房输液,科主任说再安排一个病号住进这间病房。有了病友,可以边输液边聊天,我十分高兴。闲聊中,我得知他就是丁茂华,他也得知我就是王友明,我们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一阵哈哈大笑之后,我们便海阔天空地神聊起来,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丁茂华说话嗓门很大,也风趣幽默,爱开个玩笑。从他粗豪的性格看,很难令人置信,他是一名“灵魂工程师”。时间一长,我才加深了对他的了解。他不仅粗豪坦率,而且知识渊博,是一位恪守职责,受人尊敬的好园丁。

丁茂华有一个嗜好给我的印象最深,那就是爱喝两口。有一天,一个知已朋友来病房探视他,不拿营养品,不拿水果,却提着两瓶酒。丁茂华笑了、朋友笑了。他这一喝酒的魅力,着实令我惊讶、令我心醉。从他们会心的笑容里,我悟出了心心相印的深刻的含义。住院半个月,我们在一起喝了3次酒。他出院后,也经常邀我一起喝酒。由此,我和他经历了病友——酒友——挚友三步曲。丁茂华喝酒特爱热闹,只要他在场,准能把喝酒气氛渲染起来。他喝酒的名堂很多,劝酒的招数也很多,但很注意把握分寸,每次与他在一起喝酒,都是恰到好处。他知道我的胃不好,常常保护我。时逢难缠的酒友劝酒,他总是出面为我挡驾。我知道,他是把喝酒的场合,作为交朋结友的机会。他的朋友圈既大又广。朋友们都说,他仗义疏财,凡是朋友之托,都尽力而为,认真得很。他为朋友办事认真,干工作更认真。

姜副校长告诉我,省建一公司中学,是一所具有40余年历史的老学校,从学前班到高中共有49个教学班,2300余名学生,150名教职工。14年前,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学校不景气:校舍破旧不堪,操场杂草丛生,教师无心教学,学生不思学习,教学质量一度走入低谷。就在这时,时任公司党委办公室主任的丁茂华,带着公司领导和7000余名职工的重托,走马上任为中学校长。面对社会的指责、家长的抱怨和陈旧的设施,丁茂华没有言苦。他说:“误人子弟,罪大于天。只要我们团结一致,无私奉献,就没有闯不过的火焰山!”他说到做到,整整一个暑假,他一边同工人们挥汗如雨地�着膀子清除校园内的杂草、垃圾,粉刷教室、围墙,一边抽出空闲,冒着酷暑,跑东家、奔西家,走访了几十位教师和家长,并多次召开各类人员座谈会,虚心倾听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摸准了学校落后的症结后,他便利用晚上时间,苦思冥想,寻找良策。

经过一番探索,丁茂华的“从严起步,适时引深,科学完善”的三个目标程序改革方案出台了。他亲自动手起草了《校委会工作目标管理、量化考核规定》、《教师工作目标管理、量化考核规定》、《班级工作目标管理、量化考核规定》。按照这三个规定,他大刀阔斧地开展了“从严治校端正校风,从严治教端正教风,从严治学端正学风”整治活动。丁茂华和书记、副校长一起,佩戴值日袖标,逐日逐项检查,严格评分,记录存档。在丁茂华的率领下,学校一班人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克服重重困难,使学校面貌很快改观,第二年高考达线率便夺取了候马市第一的桂冠。姜副校长也是我的老朋友,他和丁茂华形影不离,情同手足。对他们的默契,我深为折服。

从教务处孙主任的口中,我了解到丁茂华始终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举的办学原则。丁茂华常说:“智育不合格是次品,体育不合格是废品,德育不合格是危险品,全面发展才是精品。”对丁茂华的“四品教育观”,我佩服至深。

的确,对德育建设,丁茂华视为一项浩大工程,投入了很大的力量。他把“教育为首,育人为本,全程渗透,齐抓共管”的16字德育方针,纳入了建设“116431”德育工程的总体目标之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德育工作新格局。何为“116431”德育工程?丁茂华向我作了如下解释:“即狠抓一个育人中心,建设一支全方位德育工作队伍,做到‘管理、教学、活动、环境、家庭、社会’六个方面育人同步,达到‘管理、经费、基地、评价’四落实,形成(A、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B、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C、校园文化及环境育人)三个德育示范方向,办出独具一格的德育特色。”丁茂华是个强者,深深懂得“打铁先得自身硬”的丁茂华,在率先垂范的基础上,狠抓了教师队伍的建设。他先后带领有关教师,到省内23所名牌学校学习考察,还聘请知名专家来校传经送宝。为了丰富教师们的知识,打牢思想理论根基,在学校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丁茂华不惜一切力量,多方筹集资金,订阅了近60种90余份报刊杂志和105份教学期刊,购置图书6000余册。在他的组织下,“十佳教师”和“十佳班主任”评选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目前,70名教师通过达标,占专任教师的85%,其中7名教师创优,1名教师被评为省级骨干教师,有23名教师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教学业务素质的提高,有效地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丁茂华笑着对我说: “‘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盛开春满园’。德育教育,犹如一阵春风,吹开了满园的百花。据统计,近三年来,学校做好事1500余件,有20余名师生在全国和省、市获奖,学校4次被省、市评为‘德育工作先进单位’。”

听了这喜人的成绩,我不禁拍手赞道:“丁茂华,你无愧于‘明星’校长的称号!”

熟知丁茂华的人都这样评价:老丁具有超前的思维、过人的胆识。这一点,我深信不疑。他担任校长14年,工作准星始终瞄向的是第一,是新世纪。他经常教育教师们,要确立“创一流校园,争一流质量,育一流人才”的意识。他更是身先士卒,用心血和汗水,铸就了一条由应试教育转变成素质教育的坦途。因而,学校被省教委确定为定点活动课示范单位,担负起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任。

有着丰富教育工作经验的丁茂华颇有感触地向我坦言:要做好跨世纪人才的培养这篇大“文章”,没有较好的辅助教学设备不行。为此,他先后筹款30余万元,购置了23台计算机,配置了多媒体程控室、计算机实验室和语音室。同时,他还组织师生勤工俭学、修旧利废,开办了小型印刷厂,创建了餐厅、服务部。并自力更生新建了侯马市企业学校第一个集舞蹈、排练、会议于一体的多功能活动厅,为武术队购置了地毯,建立了镜式练功房,购置了部分音乐和体育器材,为中小学活动课的广泛开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据悉,该校创下了众多个第一:全省第一支多功能数控电子笛队;全市第一家同时挂有省级体育、艺术先进奖牌的中学;全市企业中学中,惟一向“八一”体工队输送篮球队员的学校;连续两年在全市中师音乐测试比赛中夺取第一;1997年在全国武术比赛中,获大赛一等奖……那一个个第一,折射着丁茂华“不重复别人,也绝不重复自己”的不懈追求!我还了解到,丁茂华牢牢把握住省建一公司技术力量雄厚,实验场所宽余这一优势,几经周折,终于争取到了普通中学附设建筑中专班的办学资格,这在全市企业学校中又尚属第一。

面对已取得的辉煌成绩和诸多荣誉,丁茂华没有满足,他拼将心力育桃李,又制订出新的规划,立志2005年达到“省文明学校、省示范小学、省示范初中”的目标。从他的远期目标中,我真切地看到丁茂华在浩淼的教育海洋里,正满鼓风帆,劈波斩浪,向新的领域进发。

(原载《临汾声屏》副刊2001年8月27日,《侯马报》副刊2001年9月18日,《临汾日报》教育周刊2001年10月8日)

责任编辑:秦芳媛

上一篇: 忘不掉那片小树林

下一篇: 无 悔 的 选 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