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交淡如水

2013-11-27 16:27: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王友明

 

只要看到或听到“君子之交淡如水”这句话,我就会想起老政委秦鸿玉,想起与他交往的桩桩往事。

“君子之交淡如水”,是秦政委的一句口头禅。第一次听他说这句话,是80年代末。那时,他担任北京军区后勤部某分部政治部副主任。一天,他受分部首长的委托,突然来到临汾找我谈话。说是想把我调到机关政治部工作,特意来征求一下我的意见。“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非常浅显的道理。可我却觉得,在基层工作生活了近20年,已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如果到了机关,一切都需从零开始,恐怕就不那么轻松了。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决定留在基层。当我说出自己的想法后,便想洗耳恭听他的批评。没想到,他竟赞同我的想法,并对我放弃大城市、大机关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我很受感动,顿觉找到了知音,心与心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打那以后,我心里有什么话总是愿意向他诉说。

根据我的意见和他的推荐,1990年,我走马上任为侯马289医院政治处主任。上任伊始,我专程赶到太原,意欲向他致谢,被他婉言拒绝。他和颜悦色地说:“你要记住,君子之交淡如水,这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啊!”听了这话,滋生了我对他的由衷敬佩。以后的频繁交往,更加深了我对他的情意。

那年,我去机关参加副团职干部读书班。动员大会上,其他领导均在场,惟独不见秦副主任,我心里有一种失落的感觉。会议一结束,我便打探他的去向。一位知情的战友告诉我,他患病在家休养。一股惦记之情,即刻塞满了我的心间。我遂抽空前去看望,并带了百余元的营养品。一进门,便受到他的批评:“君子之交淡如水,来就来,不要拿什么东西。”我只好虚心接受,并保证:“下不为例。”我得知他患的是低血压,便按照一个偏方,打电话让医院送去一箱治疗低血压的中草药。看着这些不值几个钱的中草药,我心里实在有点过意不去,他却满意地笑了。辞别时,他把我一直从楼上送到楼下。当车驶出很远了,他还站在那里频频招手,我的心底涌动着一阵又一阵的感动。

过了不到4个月,秦鸿玉提升为分部政治部主任的消息传进我的耳鼓。我激动万分,马上打电话祝贺。时隔不久,秦主任来医院检查工作,我们推心置腹地畅谈了2个多小时。在他面前,我没有一点拘束之感,就像是小弟向兄长诉说衷肠。他的话语温柔、恳切,就像春天那暖暖的、带着花草香气的微风往我心眼里钻。就这样,他每次来医院都要同我谈谈话,了解一些工作中的情况,说一些勉励的话语;我每次去机关都要到他的办公室或宿舍,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聆听他的教诲。逢年过节,我多想向他表示一下心意啊!可每次都要挨一顿“训”,换来的仍然是那句“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忠告。在一次分部党委扩大会议上,面对数百名官兵,他响亮地喊出了党风廉政建设“向我看齐”的口号。我听了,激动得似乎热血在周身奔腾。这是发自内心的呼喊,表明了他在新的历史时期敢于从我做起、率先垂范的决心和勇气;这是一面鲜艳的旗帜,表明了他已具有“领头雁”的条件和水平;这是一句铮铮誓言,表明了他已把自己置于广大官兵的监督之下;这也是一个号令,能召唤官兵扎实工作,创造辉煌,向党和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我心中暗想,“向我看齐”的口号,不正是他对“君子之交淡如水”口头禅的诠释吗?!

受秦主任的影响,我为官也坚持了一条准则:做廉官、不做贪官,老老实实地当好人民的公仆。我“清风两袖走天下,不让他人话短长”的举动,赢得了大家的信赖和拥护。1993年10月,我代表289医院党委参加了北京军区“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典型事迹报告团”,作巡回报告。当我在山西省军区大礼堂作报告时,猛一抬头,看见了坐在前排的秦鸿玉主任那期待的目光,顿时浑身涌动着一股热潮。报告会一结束,他就来到我面前,握着我的手,动情地送上一大堆赞扬和鼓励的话语。工作中,只要我有一点微小的进步,他都为我高兴;只要我有一点微小的疏忽,他都及时提醒。所以,凡是来自心灵深处的话题和迷茫,我总是愿意同他交流,向他倾诉。我前进的脚步里,倾注着他的心血和汗水。随着时间的流逝,我越来越感觉到,秦主任给予我的这份友谊是他人永远都无法给予和替代的。

日月如梭。不知不觉中,我在副团职岗位上干了近4年。面对社会上刮起的跑官要官风,不少挚友劝我也去跑一跑。我听了,一笑了之。因为我心里有数,只要工作干得好,爱才如命的秦主任是会考虑的。不出所料,1994年初,在分部机关召开党委扩大会议的间隙,秦主任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关切地问我:“分部党委想让你去介休某仓库当政委,你看有什么意见?”思忖片刻,我当即表示:“一切服从组织安排!”任职命令下达后,有人悄悄问我:“你送了多少礼?”我实言相告:“分文未送。”他们摇头不语。事后我想,这也难怪,在物欲横流、人情淡薄的社会里,能有多少“净土”,多少“纯真”呢?我真的很庆幸,能拥有这样一份纯真的情谊。

“扶上马送一程”,是秦主任一贯的做法,对我更不例外。当时,仓库刚刚因生产经营被骗380万元,沉重的经济“包袱”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人心极不稳定,告状成风。他怕我初来乍到,一时难以驾驭这种局势,便经常深入仓库具体指导,一点一滴地教给我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有时实在下不来,就打电话,把真诚的关爱和鼓励通过银线传递给我。他就像我的亲人一样,关注着我的一切,那每一次通话传来的温情,都会使我感受到如高山溪流般纯洁、无私、绵延长久的人间真情。在他的扶持下,我使出浑身解数,不到一年的时间,仓库人员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经济形势明显好转,各项工作呈上升趋势。他看在眼里、喜在心中,及时给予我鼓励。他把上级分配的惟一的“优秀政治教员”名额给了我,报北京军区表彰。捧着红色的荣誉证书,我在心中一遍一遍地默念着:秦主任,这里面有你的一份功劳啊!

更让我感动的是,秦鸿玉当了分部政委之后,竟给我送“礼”。那是1995年夏季,他到介休某仓库检查时,我看到他脚上穿着的一双棕色皮凉鞋非常好看,便开玩笑说:“政委,这双鞋真好,能否让我穿一穿?”他微微一笑,遂即脱下一只鞋:“穿穿试试,合适了送给你,我刚买了3天。”我一穿,不大不小正合适。他爽快地说:“那就给你了。”我赶紧打趣道:“您给了我,难道光着脚回去不成。”大家一阵哈哈大笑。这本来是在开玩笑,我压根没往心里去。谁知,秦政委却牢记在心。他一回到机关就把鞋子脱了下来,擦拭得干干净净,放回到鞋盒里。后来,我去分部机关开会,他特意把这双鞋送到我手里。捧着鞋,我像是捧着秦政委那颗滚烫的心,感激的泪水涌出了眼窝。如今,这双鞋仍旧被我珍藏着。我珍藏的不只是一双鞋,而是一个感人的故事,一段真挚的情感。

由于介休与侯马相距150余公里,我和妻、女只能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给家庭带来诸多困难。这件事,秦政委一直挂在心上。他多次向上级领导和干部部门反映情况,请求重新安排我的工作。在他的积极努力下,1996年2月,北京军区终于任命我为侯马289医院政委,结束了我与妻、女的两地分居生活。秦政委代表分部党委常委同我谈话的那天,对他我只是口头上表达了一番谢意,物质上没有任何表示。好友私下对我说:“秦政委对你如此厚爱,你应该好好感谢一下。”好友的意思我心领神会,可他哪里知道秦政委与我的“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约言呢!

说句心里话,我从正营职一路绿灯地升迁为正团职,没有向秦政委伸手要过一次官,全是秦政委任人为贤的结果;没有给秦政委送过一次礼,全是遵守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约言。要说送“礼”,那就是送给他两本我的散文集《启明星》和《提篮小卖》,以及载有我名字传略的大型系列丛书《时代名流》第一卷《东方之子》,他高兴地笑纳啦!他拍着我的肩膀说:“你能取得如此大的成绩,就是对我最好的回报。”话虽这样说,与秦政委非亲非故,他把我这个农民的儿子,一步步扶持到正团主官的位置,我竟没有好好地表示过一次。不瞒大家说,深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道理的我,确实常常被“内疚”二字包裹着。可一想起他的“口头禅”,我就觉得心里有一种别样的踏实。

1998年7月,秦政委再次找我谈话。这次可不是为了升迁,而是因为搞政工的正团职干部45岁一刀切,看我对退路问题作何打算。我不假思索地说:“退休。”秦政委笑了笑,痛快地答应了。按照我的意图,他上下周旋,退休报告很快得到了批准。恰在此时,许多战友来电话劝我转业,不要退休。经过一番深层次的思考,我定下决心:转业。一个初冬的深夜,我打电话向秦政委汇报了转业的想法。本想着得受一通斥责,谁知,他却完全支持我的选择,并鼓励我说:“大胆地走出去吧,前面是一片明亮的天空!”第二天,他便责成干部部门迅速去办理我的转业事宜。这样,我就拥有了人生的第二个“春天”。尽管我懂得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有合必有分,谁都无法改变。但一想到要别离军营,别离战友,别离知人善任的老首长秦鸿玉,我依然是泪流满面。这可是源于心底的流淌啊!

虽然我脱掉军装,转业到地方工作,可秦政委对我的关心爱护丝毫未减。他除经常打听我的情况,适时送上一串叮咛外,只要来到晋南,一准儿让人找我,同我促膝交谈。这不,前不久,已经在正师职位置上退下来的他,刚到临汾就给我打电话。我急忙赶过去,立足未稳,他便关切地问这问那。当知道了我的近况后,他放心地笑了。我陪他观看了建设路、滨河路、贡院街的夜景,一路上,他不是叮嘱我要淡泊名利,干好工作,就是叮嘱我要注意身体,劳逸结合。他那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的话语,触动着我的心灵;他的深情和细腻,让我的眼眶潮湿。

这么多年来,在秦政委那里,我永远没有那些个恭维之词,没有那些个庸俗之举。说白了,从来没有感觉到金钱带来的方便,有的只是无私奉献带来的快乐;有的只是平平淡淡、细水长流……常言道:“平平淡淡才是真”。至今我都觉得,工作中遇到了问题,他那里是一个可以投奔的地方;生活中碰到了烦恼,他那里是一个温馨的港湾。

不知道是因为我已不再年轻,还是我“有恩当报”之心未泯,常常于夜深人静之时,愈加不可抑制地要痴痴地想起,已定居北京、远隔千山万水的那个把许多机遇赐予我的恩人——秦鸿玉;常常独自站在明亮的月光下,细细回忆那并不遥远的故事,想着那曾经欢乐、辉煌的岁月。近几年,那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那一个个温馨的瞬间,更是在我的心中萦绕,终生难以忘怀。我知道,秦政委的那句“口头禅”,已经凝结成我心中的一方“净土”、一种“力量”。我多想让时光倒流,再次体味一回“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淳厚和温馨啊!

当然,时光是不会倒流的。对秦政委那宽宏心境十分了解的我,时刻都在提醒自己,一定要扎扎实实地把工作干好。只有在事业上获得了成功,争取了荣誉,才是给他最好的“礼物”。

秦政委那“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口头禅,犹如一块金石,经过岁月的磨砺越发光亮!

(原载《临汾广播电视报》副刊2002年2月18日、2月25日)

责任编辑:秦芳媛

上一篇: 军 旅 情 思

下一篇: 开 垦 寂 寞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