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三垣一城大县城 推动城乡经济大发展

2013-01-12 09:02:28 来源:临汾新闻网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要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汾西县地处我市西北部,国土面积880平方公里,下辖5镇3乡1社区,总人口15万,农业人口12万,城镇人口5.38万人,城市人口2.47万人。汾西是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是革命老区。通过充分调查研究和论证,在汾西县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十二五”期间要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农业富民、城镇扩张、三产活县、社会和谐”五大战略。在实施城镇扩张战略中,我们努力探索贫困山区、欠发达县份城镇化发展的新路子。

一、抢抓城镇化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城镇化是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化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进程。城镇化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文明的大趋势。从18世纪中叶,主要西方国家相继经历了工业革命;到20世纪初,这些国家的城镇人口比重超过农村人口比重,成为城镇化国家。二战以后,发展中国家逐渐成为世界城镇化进程的主力军。

早在2000年,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就曾经预言:世界将有两大事件会对21世纪人类社会进程带来深刻影响,一是以美国为首的新技术革命,二是中国的城镇化。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福格尔预测,到2040年,中国的GDP将达到123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40%,届时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快速经济发展,必然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城镇化率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促进了经济活动和生产要素向城市和城镇化区域的迅速集中。我国城镇人口从1978年的1.7亿发展到2011年的6.9亿,30多年来增加了5亿多人,如此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史无前例,世所罕见。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1.3%。这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发展阶段。从国际经验看,城市人口超过50%的时候,这个国家将进入城市年代,城镇化率在30%—60%之间,是推进城镇化的黄金时期。

当下发达国家,城市化率基本在75%—80%,甚至更高。和发达国家比,未来我国至少仍有20多个百分点的提升空间。每一个百分点的提升,对应的都是上千万人口以及数以万亿元计的投资和消费。如果说工业化创造供给,城镇化则主要创造需求,既增加投资又拉动消费,是扩大内需、拉动增长的持久动力。城镇化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拉动GDP增长1.5到2个百分点;每增加1个城镇人口,可带动10万元左右的投资。城镇化的过程实质上还是经济结构转化升级的过程。城镇的集聚、辐射和带动效应,能够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随着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可以形成多样化消费需求,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城镇经济规模的扩大,将有效刺激民营经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虽然目前我国城镇人口超过了乡村人口,但还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甚至低于同等阶段发展中国家水平,城镇化起码还有10年、20年或者更长的路要走。

二、推进城镇化是汾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迫切需求

随着国家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战略的提出,全国城镇化进程将大大加快。在这个大的宏观背景下,必须切实增强大县城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大力实施城镇扩张战略。

对县域经济来讲,县城是一个县的名片和会客厅,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全县人口、产业的集聚地。有什么样的县城,就能吸引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人聚集,就能形成什么样的产业;谁能为掌握财富和资源的社会精英打造一个适宜人居创业的良好环境,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江苏省昆山市是中国大陆经济实力最强的县级市,连续多年被国家统计局评为全国百强县之首。2010年,昆山与维也纳、新加坡等5个城市一起获得该年度的联合国人居奖。昆山云集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商,仅台资企业就达3000余家,投资总额达250亿美元。昆山吸引外商的原因很多,而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其功能完善的城市设施和现代化的城市气息。完善的城市设施、良好的城市环境,不仅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而且能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激发人们的创业热情,增强人们的自信心、自豪感。建设一个宜居宜业、生态环保和充满现代化气息的大县城,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改善全县群众生产生活的一项重要举措。

2011年,汾西的城镇化率是36.92%,分别低于全国51.27%、全省49.68%、全市42.39%平均水平14.35、12.76和5.47个百分点。汾西县城镇化水平较低,特别是县城建设严重滞后。

汾西县城现建成区位于东西长南北窄的垣面上,四周为沟壑,南北平均宽约650米,东西长约5公里,总面积3.3平方公里,受地形限制,建设用地将近枯竭,城市的发展空间基本趋于饱和。近年来县城人口急剧增多,现有建成区容量过大,街道狭窄,城市拥挤。特别是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迅速提升,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条件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追求更美更好生活质量的需要。全县5镇3乡,小城镇建设存在进展不快、发展不平衡问题。无论是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重大机遇和发展趋势来看,还是从我县城市化发展的现状来看,我们的城市建设已经十分必要,非常迫切。

三、科学规划建设三垣一城大县城

我国区域差异大,不同地区城镇化的条件、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不同。推进城镇化积极稳妥发展,要根据各地发展水平、区位特点、资源禀赋和环境基础条件,因地制宜地制定城镇化战略及相关政策措施。山西省委提出,要把大县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完善功能、形成特色的原则,实施大县城扩容提质战略,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引导生产要素和优势资源向县城集中,提高县城的辐射带动作用。

城乡规划是各级政府统筹安排城乡发展建设空间布局,保护生态和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社会公正与公平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公共政策的属性。如果把城镇化比喻成“火车”的话,那么城乡规划就是“轨道”。科学的城乡规划是推动人口、经济和资源在空间上合理布局,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和保障城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规划是城市建设的大纲和龙头,一定要高起点、高标准、大手笔规划城市。

我们立足县情,推进城镇化发展,把目光投向了具有较大发展空间的古郡垣和府底垣,这两个垣面紧邻县城,面积相对广阔,除了数量不多的村落建筑,便是广袤的田地,属于典型的城乡接合部,是最具潜力的发展空间。根据规划,我们把“大县城”建设作为加快推进城镇化的一个战略平台,按照县城垣、古郡垣、府底垣“三垣合一”的县城空间结构设想,拉大城市框架,提出建设“三垣一城”大县城的发展思路。要依据大县城建设,加快全县小城镇建设步伐,完善“一城四镇”体系,以县城为中心,带动勍香、对竹、僧念、和平四镇率先发展,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

“三垣一城”建设是一项长期、巨大的系统工程,为增强建设的科学性和指导性,我们聘请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汾西县县城总体规划(2011-2030)》,《规划》立足当前实际,瞄准未来发展,从发展战略、城镇人口、城镇体系、产业规划、建设管制、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等方面,对“三垣一城”建设进行了全面、系统、科学的规划和定位,明确了今后县城扩张建设的总体要求和任务。

按照“南连西扩、三垣一城”发展思路,全力推进城镇扩张战略。紧紧抓住霍永高速建设和省道桃临线改造的重大机遇,建设永安大桥,把旧城垣面、古郡垣面、府底垣面连接起来,形成了“三垣合一城”的“A”字型县城新框架,城区面积由3.3平方公里扩大到了9.9平方公里。

霍永高速汾西连接线全长9.3公里,总投资5.5亿元,全线建设4处大桥。永安大桥是霍永高速汾西连接线中的最大桥梁,也是“三垣一城”建设的枢纽,全长900米,投资1.8亿元。为保障永安大桥和高速连接线的顺利实施,投资4200余万元,完成了城区房屋拆迁征收工作,拆迁92户36000平方米,为实施大县城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开发建设古郡新区。新区规划面积4.8平方公里,规划建设全长6公里、宽50米、双向6车道的汾西大道,在汾西大道两侧建设集机关办公、商住小区、宾馆酒店、休闲娱乐、园林绿化于一体的新型开发区。2012年,投资1.2亿元,在古郡新区统一规划设计,连片建设开发,启动兴建了法院、检察院、档案局、武装部和民政福利中心等8座大楼,建筑面积39600平方米。

三垣合一城,凤城展新姿。当前,“三垣一城”建设正处于关键时期,风清气正、人心思上的汾西面临着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加大融资力度,整合更多的项目和资金,强力推进“三垣一城”建设和“一城四镇”小城镇建设的各项工作,力争通过我们扎实有效的工作和持续不断的努力,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努力建设和谐汾西、小康汾西和美丽汾西。(作者 任天顺 系汾西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