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精神状态 实现宏伟目标

2013-04-13 09:36:08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一、精神状态: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主题之一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应当“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来完成这个宏伟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概括为十六个字:“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解放思想是推动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改革开放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凝聚力量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攻坚克难是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必然要求。这是对执政者精神气质的新描述、是对共产党人时代风貌的新要求。

在这样一次全国人民高度关注、国际社会十分瞩目的全国党代会上,党中央把“精神状态”作为大会的主题之一,并且把它与旗帜、道路和奋斗目标这些重大的问题相提并论,形成密不可分的相互关系,这在过去的党代会是没有的。由此可见,在当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过程中,一个执政党的精神状态,各级党组织的精神状态,一大批党的执政骨干和每一个共产党员的精神状态到底如何,是多么的重要,我们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

党的十八大报告还指出: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里传递的就是一种不可动摇的信念、不屈不挠的决心、奋发有为的豪情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不可缺的精神状态。

二、精神状态至关重要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没有那么一股子气呀、劲呀,不行。回首过去,正是共产党人独特的精神气质,让我们党身处逆境却绝地重生、屡遭磨难而愈挫愈奋。人类社会的历程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精神气质,对其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至巨。什么样的时代,就有什么样的精神气质;一个时代的精神气质,决定了时代的品质。对于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精神状态是团结奋进的内在灵魂、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而作为精神状态的外在表现,作风关乎形象、关乎人心、关乎事业成败。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就是靠着这样的精神状态,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成果。创造了百年奥运的佳绩,创新了百年世博的成果。而未来的几十年,又将继续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梦想。可以这么说,在中国如果没有这样一种十分振奋的精神状态,那么就不可能取得世人瞩目的改革开放成果。

今天的中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指出的,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把握得好,我们就能破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问题,顺利实现全面小康;把握得不好,我们就有可能遭遇更多更大的麻烦,使现代化事业遭遇挫折。

干部的精神状态体现党的宗旨,关系党的形象,关乎人心向背,关系到事业成败,关系到一个民族的未来,关系到13亿人的幸福。在当下这样的历史关头,执政党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唤起改革攻坚的巨大勇气,我们才能在新的征途上永葆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也正因为如此,中央一再强调,能否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关键取决于我们的思想认识,取决于我们的工作力度,取决于我们推进改革发展的步伐;一再警醒全党,“精神懈怠”是第一位的危险,改革必须稳步向前推进。

三、精神“补钙”,根治精神懈怠顽疾

干部的精神状态和作风问题,归根到底是其理想信念、党性修养、宗旨意识的表现。一个人如果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不会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不会有昂扬的斗志和忘我的投入。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经受不住艰难困苦的考验,摆脱不了利益至上的困境,信仰迷茫、精神迷失,在理想信念上出了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党在新形势下面临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危险”。其中精神懈怠就是危害性最大的危险之一。如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又如一部分党员干部“权利充分享受、义务适当履行”,有利可图的事情不说也干,无利可图的工作说了也不做。再如有的干部稍微做点工作就沾沾自喜,刚刚取得点成绩就四处张扬,在群众中和社会上造成了极其不良的影响。

党的十八大召开不久,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当前,一部分人“精神补钙”的任务十分紧迫。而这种精神之“钙”,既要靠学习、教育来加以补充,更需要在与人民群众的共同工作和生活中、在多接“地气”的过程中促进各种“钙”的吸收。坚定理想信念,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各种实事。让我们的发展和进步增添更多的精气神,补充更加充分的正能量。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上任伊始,就制定出台关于转变作风、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在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上来一个大改观,首先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切实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党性锻炼。在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上来一个大改观,还要特别注意解决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和态度问题。只有更加自觉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更加自觉地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才能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才能满怀激情地投身于党和人民的事业。

四、振奋精神,转变作风,把临汾的工作做好

当前,临汾市正在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工作基调,抢抓全省“转型综改区”建设机遇,“主攻项目,加快转型,打造特色,改善民生,推进跨越”,全力建设文明开放、富裕和谐新临汾。任务重,困难大,发展面临重大考验和严峻挑战。在客观物质条件已经具备的前提下,对于成就一项事业来说,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往往具有决定意义。要实现这些目标,广大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特别重要。现在,大政方针已定,关键是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我市的干部能不能脚踏实地干工作、掷地有声抓落实,能不能在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上有一个大的改观,直接关系到宏伟蓝图能否变成美好现实。临汾30多年的改革开放,曾经创造了许多辉煌,而今天仍然在创造佳绩。但是,要实现未来更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还要进一步放大更多的优势,其中奋发努力、振奋精神、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就是我们面临的最大课题。

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事关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决定事业兴衰。在2012年临汾市委三届二次全会上,市委书记罗清宇强调,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勤政为民、廉洁奉公,令行禁止、雷厉风行,坚决整治闲话生非的不良风气、拉拉扯扯的庸俗风气、吃拿卡要的恶劣风气,把作风建设的成效转化为转型跨越的干劲、放胆争先的闯劲、造福民生的心劲,以优良的作风促党风、带民风。市委、市政府有效开展了“思想解放年、项目落地年、环境建设年、作风转变年”“四个年”活动。各级干部身先士卒,做好表率,带动和促进了整个干部队伍作风的转变。今年年初,临汾市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研究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若干规定。要求全市党员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勇于担当,凝心聚力,切实转变作风,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完成各项预期目标。只要广大党员干部切实提振精神,奋发有为,转变作风,有一股子干劲、闯劲、心劲,就一定会攻坚克难,战无不胜,完成率先转型、全力跨越,建设文明开放、富裕和谐新临汾的宏伟目标。(作者系市委讲师团教研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