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物欲横流,价值多元,所爱各异。有人爱花草,有人爱字画,有人爱金钱,有人爱美酒,有人爱女色,有人爱富贵,有人爱权力……所爱种种,不一而足。
然而,我们却很难找到说爱“廉”之人。正所谓“物以稀为贵”,爱“廉”之人愈少,愈显出爱“廉”的可贵。
当然,一个人不爱廉,我们并不能就断然说他不廉,更不能说他就一定贪,那是武断的“一刀切”,是要不得的。那么,何为“廉”?为何要爱“廉”呢?“廉”,即不贪,廉洁、清廉、廉政、廉明均能彰显“廉”之意。廉,既是一种道德尺度,又是一种品格修养,还是一种政治诉求,更是一种社会期待。
爱“廉”是一种境界。人都有七情六欲,每个人的欲望都会在被满足后又继续不断膨胀。因此,我们不得不承认,爱“廉”是一种思想升华的境界,是一种伟大的自我约束、自我克制的高尚情怀。
爱“廉”是一种智慧。爱“廉”之人必是智者,因为爱“廉”既是爱自己,也是爱别人,更是爱国家。为官者只有钟爱清廉,才能提高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才能在漫长的人生之路上不摔跤、不跌倒;独爱清廉,与一切贪婪腐朽、歪风邪气划清界限,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为官,会使家人、朋友也安心自得、深感抚慰。一个人走上仕途,离不开国家的教育培养,只有在从政路上勤政廉政,才是对国家最好的爱戴与回报。
爱“廉”是一种操守。大哲学家康德曾说: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赞叹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廉”正是人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只有将爱“廉”作为一种道德操守去守身践行,方可彰显巨大的廉政能量。
爱“廉”是一种习惯。廉”需要高洁、俭约、明察,生活节俭方为廉。爱“廉”之人必定会培养一个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因为,只有克制自己对物质的过度追求,洞察内心,常思己过,方可算是真正爱“廉”。
爱“廉”是一种信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只有将“廉”作为一种信仰,树立勤政廉政的观念和意识,人们才能真正持久地爱“廉”,才能凝聚起“廉”的正能量。
古人说:为政之要,贵在得人;得人之要,贵在用人;用人之要,贵在清廉。”古往今来,人们对“廉”的追求孜孜不倦。春秋有以廉为宝的子罕,东汉有“一钱太守”刘宠,明朝有两袖清风的于谦,而今有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草帽书记”杨善洲。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因爱“廉”而名垂青史。
笔者认为,广大党员干部要真正做到爱“廉”,实现“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务必需要时刻保持“四心”:一是保持“畏心”,即怀畏惧之心,牢记法纪“高压线”,勿以廉小而不为,勿以贪小而为之;二是保持“公心”,即怀公正之心,说公道话,办公平事;三是保持“清心”,即怀坦荡荡之心、淡定之心、律己之心,静心超然,少私寡欲;四是保持“省心”,即日三省其身,反思过失,鞭策自新。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关键期、经济转型期和矛盾多发期,廉政工作面临着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爱“廉”应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一门必修课。因为,只有将外在的遵“廉”转化为内在的爱“廉”,才能使广大党员干部把清廉之心视为己爱,把贪腐之虫视为大敌,自觉抵御各种欲望的侵蚀。
爱“廉”者,爱自身;爱“廉”者,爱他人;爱“廉”者,有大爱;爱“廉”者,人爱之。(孔德遵)
责任编辑:李甲
上一篇: 廉洁政治重在建设廉洁公务
下一篇: 纪检监察干部要坚持“五个正确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