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他山之石 做强旅游产业

2013-10-09 09:31:35 来源:临汾新闻网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将把旅游业作为我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提出了培育新型支柱产业的战略部署,出台了《临汾市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临汾城市面貌、环境建设与旅游发展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新加坡是世界上最袖珍的国家之一,常规旅游资源极端匮乏,但新加坡在发展旅游业方面另辟蹊径,是世界旅游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在亚太旅游大区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013年8月25日至9月7日,市旅游景区规划建设与管理培训班一行12人,在市旅游局组织和新加坡中侨国际培训机构安排下,赴新加坡进行了为期14天的学习考察活动。培训班在新期间的培训课程主要集中在新加坡管理大学进行。通过在课堂上聆听多位专业老师对新加坡国情战略、旅游产业规划与发展、旅游景观设计以及城市建设等9场专题讲座;分别拜访了新加坡旅游局、新加坡公园局、新加坡建屋发展局等,学到了许多先进的知识和理念。同时,学员们在上课期间和课余时间对新加坡的经济、社会和民生情况进行了充分地考察,对新加坡的情况有了更加全面。

印象新加坡

新加坡是一个具有多元文化的国家(不同文化,民族的衣着、食物、传统、习俗、语言、宗教等)。新加坡独立之初,就把旅游业定位为自己的优先发展产业。充分利用便利的交通优势发展旅游业,苦心经营,勇于创新,注重服务质量,打开了局面,使旅游行业迅速发展。在独立的几十年间一跃为欣欣向荣的亚洲工业化国家和著名的旅游胜地。旅游业使新加坡成为世界和亚洲著名的旅游休闲、度假和会展中心。旅游业是新加坡经济的三大经济支柱之一。

新加坡寸土寸金,高楼林立,但新加坡却将其打造成热代花园城市、现代世界大都会。除了金沙、滨海湾一带城市建设比较密集外,其他地方都穿插着不计其数的公园,道路树丛和灌木丛,绿化隔离带等。在其不到7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保留了占地32公顷的植物园、占地164公顷的武吉知马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占地87公顷的双溪布洛湿地保护区。

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文化的国家,这被新加坡政府视为宝贵而特别的财富。在政府及全国国民的大力推动下,新加坡本岛国土遗产保护大致可以分为:代表中华文化的牛车水区域、代表印度文化特色的小印度区域、代表马来文化特色的甘榜格南区域、代表殖民文化的维多利亚街区域。新加坡政府重视和保护每一处种族文化遗产的载体,通过严格的保护措施,使这些百十年的建筑矗立在那里,象征着一种城市文化,提升了城市总体形象。

旅游的命脉是交通运输。新加坡作为国际金融、贸易、旅游中心,具有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在交通方面出入新加坡有3种方式可供选择。陆上与马来西亚相连,海上有豪华邮轮可出访,航空方面因其处马六甲海峡要冲,亚、非、欧、大洋洲都有航班往返。新加坡充分发挥自身的地理位置优势,发展了四通八达的公共交通。这为新加坡自由行旅游者提供了再便捷不过的交通方式,游客可以随意下车游览景区,商场购物。

新加坡政府重视对旅游业的管理、规划与投资新加坡对旅游业的管理,通过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两个渠道来进行。前者主要进行宏观管理和规划,使旅游资源得到充分科学的开发,保证旅游业布局健康发展。后者则促使旅游业规范,引导和促进各旅行社、旅游组织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进行有序竞争,保证了旅游行业有效、有序的自我发展。同时,新加坡政府为了发展会议会展、体育赛事旅游。利用地处亚欧中心,发展会议展览,努力打造世界最理想的MICE(会议、展览、奖励旅游)中心。重点开发了新达城、新加坡博览中心、金沙会展中心、圣淘沙会展中心等5大会议会展中心。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会展旅游占到接待游客的27%,消费达到了54亿新元。

给我们的启示

狮城之行,感触良多。观其发展,文明进步让人叹服;置身其中,环境幽雅令人惬意。新加坡旅游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对我市旅游业发展有重要借鉴意义。然而,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都不应该也不可能简单地重复或照抄别人的经验,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优势,闯出一条自己的路。

首先,与新加坡相比,我市发展旅游业最突出的优势条件是具有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我市旅游资源不能说不丰富,其中仅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40多处。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特色文化、自然风光遍布全市。著名的旅游景区有黄河壶口瀑布、尧庙、大槐树、苏三监狱、蒲县东岳庙等等;民间文化艺术也是绚丽多姿,威风锣鼓震响寰宇,驰名海内外,被誉为“中华第一鼓”。这些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是新加坡乃至世界其他国家不可匹敌的。所以,要充分发挥我市的旅游资源的优势,深入挖掘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大力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就能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我市在旅游环境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与新加坡相比,由于我市各县发展不均,作为旅游业的硬支撑,我市虽然具有丰富多彩而又古老独特的人文资源、观光资源和休闲度假的自然资源,但是目前形成规模、具有特色的旅游资源并不多,开发出来的旅游产品的品位不高,在旅游市场上缺乏吸引力,加之景点规模小、又比较分散,难以组合成精品旅游线路,接游业务明显滞后。

因此,培训班一行认为应进一步加大政府主导力度,积极拓宽资金渠道,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建立正常的政府投入机制,每年要有固定的专项旅游拨款和贷款,主要投入旅游产品开发和设施建设项目的配套资金。建立旅游发展基金,可对所有旅游企业单位实行按照营业额的一定比例计征。采取“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元化吸纳社会资金,用于旅游景点、设施、商品、娱乐、交通等方面的建设和开发。

加大旅游宣传的力度,以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和提升旅行社管理水平作为基础性工作,开展旅游宣传推介,开拓境内外市场。

加大旅游市场整治的力度,强化旅游法制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建立规范的法治体系,有利于保护游客的合法权益,规范旅游经营者的行为,也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加大联谊互动拓展市场的力度,要加强区域旅游经济合作,通过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扩大客源市场,增强区域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通讯员 王进)

责任编辑:邱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