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清风”润民心

2013-11-01 09:14:46 来源:临汾新闻网

    “清风丁陶”网站是襄汾县纪委主办的网络综合服务平台。运行一个多月来,点击量突破30000次,群众留言超过200条,回复处置180余件,满意率在75%以上。在对一件件咨询、投诉、建议的办理和回复中,“清风丁陶”网正逐渐成为广大网民极为关注的网络大“V”。
    从两年前开通廉政风险防控网,到一年前打造阳光纪检网,再到今日集成多项功能的“清风丁陶”综合服务平台。连续三年来,襄汾县的纪检监察工作以“网”开路,用“网”创新,让“网”为民,实现着从“网络问政”到“网络行政”的嬗变。

     为百姓办事“扩门修路” 为政府部门“画圈设界”
    打开“清风丁陶”政务服务平台,全县各个部门职责一览无余,投诉、举报、咨询、建议4个窗口赫然在目,公开办事、通知通告栏目位置显著。
    为了建设好这个网站,襄汾县纪委监察局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权力兜底。让全县13个乡镇、75个县直部门、20个公共服务单位全面清权、确权,晒足晒透权力。
    “具体来说,就是要将全县公共部门机构职责、工作人员的职责、姓名等全部公开;将办理行政许可、开展行政执法等所有提供公共服务的工作流程全部公开;将强农惠民资金、政府性项目资金的管理办法、实施流程、发放结果全部公开”。
    “我们就是要让群众知道政府到底有多大权力?什么事该谁负责、流程怎样,找谁投诉、谁来监管……彻底做到‘门儿清’”。襄汾纪委监察局副局长邓兴介绍。
    不仅在权力兜底上更加彻底,对于群众不满意的处理结果,还有专门的团队进行督查。比如说自由裁量权,以前群众并不知道该权力有多大,新一轮的清权中,群众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这就真实碰到了公职部门的“疼处”。
    目前,“晒”在清风丁陶网站上的权力有:全县108个成员单位的机构职能、政策法规、行政许可、行政执法、公共服务、民生咨询6大类政务信息1298项,岗位职责4239人次,办事流程883个。仅装订成册的各种文字资料就有13000余页,40本之多,550余万字。
    这些权力、流程,大到百姓关心的住房、医疗、教育、卫生,小到工地施工时间的限制、档案资料的查询都一“晒”无余。
    目前,襄汾县新一轮清权主要针对的是政府各部门职权的梳理。下一步,清权的重点将继续深入,主要以部门公共职权和行政领导班子个人职权为重点。
    “应该经过什么会议集体研究的,就上什么会议研究决定。”襄汾县纪委相关负责人说:“权力运行流程图就是对权力的一种制约,好比把权力搁笼子里,上面有顶,下面有底,四面有框,只能在这个范围里行使,超越职权是不允许的”。
    “我们所进行的每一次尝试,都在为群众办事扩门修道,为政府施权划圈设界,‘清风丁陶’就是要让廉政的清风通过虚拟网络,吹遍丁陶大地的每一个角落,让群众得到实惠”,襄汾县纪委书记李青彦这样说。

     线上听民情 线下解民忧
    “我有一位80岁的亲戚,行动不便,想做二代身份证,该如何办理?”“由于需采集影像资料,一般情况需本人前往办理,如老年人行动不方便的,可告知当地公安机关,给予协调解决。”“我们是某某小区的住户,近日物业贴出通告,说是为了更换电表,每户需向小区物业交350元的电表更换费用。我们在交房时已向开发商交了水、电、暖、天然气的相关费用。经我们向电力公司了解,更换电表是免费的,不收取任何费用。
    如今物业再次向我们收取更换电表的费用。请相关部门予以督查,严厉惩办乱收费行为。”类似的信息每天都会在“清风丁陶”政务服务平台出现,而且随着网站为更多人熟知,相关内容也呈“爆炸式”增长。
    “‘清风丁陶’政务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了无差别的诉求渠道,任何人都可以根据各职能部门公开的内容,了解办理事项所需资料及流程,如果发现流程不全、不细、难以操作,或者在办事过程中遇到‘吃拿卡要’等不良行为,可随时直接在‘清风丁陶’咨询、投诉甚至举报。”襄汾县纪委权力运行监管中心值班人员在介绍网站运行流程时说。
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群众要求公开的,所有过程全部在网站公开,要求不公开的严格保密。举报类诉求直接链接到12388网上举报平台,进入规定程序办理。”群众办事难,对政府诟病多,很大程度上是对政府职能的不熟悉,导致跑冤枉路、花冤枉钱,费时费力。通过“清风丁陶”政务服务平台的对接交流,广大群众与政府部门之间由“键对键”代替了“面对面”。让群众少跑了路、少花了钱,为彻底根除这一弊病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清风丁陶”开通以来,全县信访量同比下降15%,环比下降38%。“‘清风丁陶’为百姓快捷方便地一次性解决了问题,自然到信访局反映问题的人就少了。”县信访局局长赵俊强说。
    然而,这仅仅只是“清风丁陶”政务服务平台的一个方面。
    仅仅把权力公开,有问必答就够了吗?碰不到“疼处”的公开和“公文性”的回复并不能充分保障群众的权利。群众要的不是能够发泄情绪的舆论窗口,而是一个真真正正能够“落地”解决实际问题的平台。
    为了让群众的诉求及时“落地”,襄汾县纪委要求全县各部门不仅要“及时网上听民情”,更要“高效网下解民忧”。
    网站平台规定,接受咨询件办结时限是3天,投诉、举报件5天,相关单位在期限内将办理结果反馈至平台办审核,根据群众意愿选择是否公布,不能通过审核的移交相关单位重新办理。县直某单位因处置办件延误,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回复,县纪委会严厉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对相关人员予以停职检查,并在全县通报。
    “清风丁陶”政务平台设定,凡是登录的群众填写办件内容后,系统会自动生成唯一编码,根据编码群众可方便查询办件进展及结果。群众对办理结果进行评价,办理结果为满意的,归档备查;不满意的且有事实依据的,再次转交相关单位办理,纳入绩效并同步开展责任追究。对于再次转办仍不满意的,进行升级办理,由纪委进行调查。
    不仅如此,“清风丁陶”服务平台,设置了专门的评价回访环节,就是要反映出群众对办理结果的最终意见。群众可以在网上对各单位展开评价,也可通过信件、电话或到平台办公室直接表达意见。平台办办公室定期采用实地调查、网上互动、当面座谈等形式对职能部门办件情况回访群众,根据群众意见进行相应处置。根据评价回访结果,“清风丁陶”将定期生成各单位“按期办结率、群众满意率、办理质量率、息诉率”等统计报表,以此作为各单位开展政务服务工作的成绩单,也是群众对各单位政风行风评议的最客观、最真实的评分。
    如此以来,就把群众的评价转化为对单位和个人的考核,将内部考核、内部监督转化为群众考核、社会监督。
    运行一个多月来,平台办公室随机抽查回访的10件办结案例,群众满意率80%。通讯员张建华沈宗珍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