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重在抓常抓细抓长

2015-03-07 11:24:14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深化“四风”整治、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指导意见》,强调“各级党组织必须充分认识作风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牢固树立持续整改、长期整改的思想,切实把作风建设紧紧抓在手上,坚持抓常、抓细、抓长,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持续努力、久久为功,推进集中反‘四风’改作风转为经常性的作风建设,形成作风建设新常态。”这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对加强作风建设的清醒认识和科学态度,为我们持之以恒纠“四风”改作风提供了基本遵循,必须坚持经常抓、见常态,深入抓、见实效,持久抓、见长效。

当前,通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改进作风有了一个好的开端。但要清醒地看到,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效还是初步的,基础还不稳固,“四风”问题滋生的土壤依然存在,干部顶风违纪违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由此可见,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抓一抓可好转,松一松就反弹。因此,改进作风贵在坚持,难在持久。只有通过抓常抓细抓长,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久久为功,才能使作风建设步步为营,不断往深处走往实里落,取得令群众满意的成效。

抓常,就是要经常抓、见常态。党员干部要坚决摒弃“闯关”思想和“松口气”的心理,牢固树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和“活动收尾绝不是作风建设收场”的意识,始终保持经常抓、抓经常的态势,把作风融入日常的各项工作之中,时时抓、事事抓、处处抓。尤其重要的是,要坚决防止和克服“强调时抓一下、不强调放一下、出了问题紧一下、形势好了松一下”的现象,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做到年年抓、月月抓、日日抓,使之成为工作常态,永远不松懈。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改变不良作风不可能一蹴而就,形成优良作风不可能一劳永逸。只有使优良作风成为一种工作常态、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自觉追求,才能有效防止和克服“一阵风”。

抓细,就是要深入抓、见实效。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抓细,就是要对干部群众特别是基层群众反映的作风问题一一回应,具体解决。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在解决个别具体问题的同时,着力解决面上的普遍问题。给群众办事时,是热情还是冷漠,是便捷还是推诿,一言一行,远比挂在墙上的标语口号更能体现真实作风。因此,作风建设必须从细节抓起,抓细才能深入,深入才能具体,具体才能落实。抓细,切不可大而化之,应当在解决具体问题上下工夫,从细处着力,由点到面,一项一项地督促,一件一件地落实,一步一步地改进,作风建设才能取得扎实成效。

抓长,就是要持久抓、见长效。“图垂成之功者,如挽上滩之舟,莫少停一棹。”加强作风建设,要纠建并举、标本兼治,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持久抓、见长效,要认真落实作风建设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可循、违规必究。持久抓、见长效,还要形成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在实践中要及时创新制度,加强执行制度的严肃性,将作风“软要求”转化成考评“硬指标”,进一步完善督促落实和责任倒逼机制,不断释放制度在作风建设中的威力。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一锤接着敲,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要坚持时时深呼吸、事事使长劲,做到锲而不舍、驰而不息,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作者单位:江西省抚州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严水泉

责任编辑: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