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培训的传统模式

2015-03-28 10:13:48 来源:临汾新闻网

  企业提升职工素质建设的形式有哪些?首屈一指当推培训。但是长期以来企业培训一直徘徊在传统模式中,职工迫切渴望培训能有所突破创新。

    粗略整理传统培训形式有以下几种:其一企业内部统一组织几次规模较大的分工种、分专业的特殊培训,对于企业来说也算是不折不扣完成了规定动作,有的放矢做好了自选动作。有条件的还特邀集团外部的权威专家就某方面的业务知识进行高屋建瓴式的解答。其二企业内部培训机构精挑细选,通过企业内部办公系统逐级下发。各队组(车间)领题后依葫芦画瓢,要求职工要跟上检查时间,在规定的期限内誊抄在周三记录本上,至于谁去做这项工作无关紧要,关键是本上要有要求的东西。否则,你懂得。

    其三就是炒得很热的现场培训和微机答题,这两种形式在很多单位可以说是偶尔或者极其少许,充其量也是凤毛麟角,从接触的部分职工的评价来看,药效特别的不明显。

    上面所说的这些培训形式,大家可能身临其中过,也有过相同的经历:在培训室内坐立不安,听吧,老生常谈犹如天书,不听吧,课前课后要点名,与身家经济挂钩,干脆中间借故打电话或者出去放放风。并非参与培训的职工素质有待提高,纪律意识亟待加强。问题就出在没有搞清培训的对象是哪个群体?他们需要的“干货”是什么?尽管有的培训老师底下做了大量功课,课上眉飞色舞,自我陶醉,结果呢?你说你的,我做我的,互不相干。

    当前的培训对象有几类?又该如何对症下药?重在“应知应会”和操作熟练程度。我们的日常培训主要是针对一线职工,我们的培训对象自然就是这些直来直去的操作者。知道了培训对象,就该“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提供缺啥补啥的培训内容。一线职工最想知道的就是我的工作岗位哪个地方还没做到位,该怎样去做?如果不按章操作的后果是什么?他们感兴趣的就是立足实际的、来源于现场的、务实管用的、摸得着看得见的动作要领。

    有一句广告词说,只买对的,不买贵的,适合的就是最好的,用在培训上也是恰如其分。如果我们在以后的培训中多为职工提供一些接地气的、模拟生产场景的内容,那培训的效果可想而知。这也是企业积极探索、持续努力的方向。

    (作者单位:山西焦煤霍州煤电三交河煤矿)支新琴


责任编辑: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