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提高社区治理效能,关键是加强党的领导。要推动党组织向基层延伸,把基层的工作做好,这样才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近年来,吉县坚持党建引领,以“网格聚邻、共建惠邻、议事睦邻、驿站助邻、服务暖邻”为目标,积极创建“吉邻吉社”城市党建品牌,全面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的“吉美邻里、吉美社区”城市基层治理共同体,有效改善了城市钢筋水泥、高楼大厦里被隔阂的邻里关系现状。
多网合一 凝聚邻里力量
伴随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城郊人口大量涌入周边城市,城市社区人口激增,邻里关系逐渐淡化,重筑新型邻里关系,凝聚邻里力量迫在眉睫。经探索总结,吉县根据治理半径、人口密度等因素,细化社区网格单元,推动党组织引领下的政法、民政、信访、市场监管等各类治理要素“多网合一”,将社区居民牢牢凝聚在党组织周围。
责任划在网格间。构建乡镇一级网格、社区二级网格、片区三级大网格、楼栋四级小网格、五级微网格的“五级网格”体系,配备专兼职网格员,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领域党员干部担任志愿服务网格员,各级网格员按照提房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提情知策的“四提四知”要求,常态化开展走访民情、排查矛盾、发现隐患、了解需求工作。
支部建在网格上。健全“社区党总支-小区(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联系户”四级组织体系,推动党的组织链条向城市居民小区延伸。将辖区在职党员、“两新”组织党员全部划入网格,推行党员积分制管理,根据职务、岗位、年龄等,将党员划分为ABCDE五类,分类管理、分类积分、分类评比,推动党员参与基层治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工作融在网格里。聚焦“安全第一、环保优先、稳定为基、发展为要”,通过组织进网、人员进网、要素进网、功能进网,推动党建与安全、环保、社会稳定、综合执法等“多网合一”,形成“全域统筹、各方联动、高度融合”的工作格局。
协同共建 构筑治理格局
城市基层治理推进不够快、质量不够高的堵点问题主要体现为城市基层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为有效整合社区各类资源力量,构建共驻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层治理格局,吉县持之以恒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地位,推动各级兼职委员单位、驻区单位、“两新”组织、物业公司、包联民警定期讨论决定城市治理重大事项,建立清单推进机制,协调解决存在问题。
建立三级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县、乡(镇)、社区三级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每次联席会议吸收下一级参加,定期调度、研究解决问题。县委负责牵头抓总、统筹协调,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听取汇报、研究事项、解决问题,强化指导督促,推动重点任务落实落地;乡镇党委会同县直相关部门每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谋划具体工作举措,强化上下沟通联系,下沉一线抓落实;社区党组织聚焦中心工作、重点任务,每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统筹辖区各方力量,清单式、项目化推进各项工作。
建立乡镇、社区兼职委员制度。以乡镇党委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根据部门职能,将组织、宣传、政法、住建、人社、财政、民政等县直单位和部门主要负责人分别纳入乡镇党委担任兼职委员,将县直单位部门、“两新”组织、物业公司等主要负责人纳入社区党组织担任兼职委员,以兼职委员为纽带,整合城市治理各类资源,建立健全共驻、共商、共联、共管、共建、共享的兼职委员制度,形成工作合力。
建立“双报到双服务双包联”制度。以服务基层群众、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化社区治理为重点,深化机关单位党组织到驻地社区报到、机关在职党员在居住地社区党组织报到,机关单位党组织到驻地社区服务、机关在职党员在居住地小区服务,机关单位党组织包联驻地社区的小区、机关在职党员包联居住地小区居民住户的“双报到双服务双包联”机制,打通机关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小区党组织的双向联系通道,构建“工作在机关、服务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机关党建区域共建新格局。
民呼我应 提升幸福指数
只有了解清楚人民群众“盼什么”,才能在源头上明白应该为人民群众做什么。为进一步解决群众诉求不畅的“旧题”,吉县建立“诉求全收集、力量全联动、问题全解决、过程全评价”的党建引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工作闭环机制,不断提升居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群众因需“点单”。通过说事日“议”、微信群“听”、大走访“问”等形式,传递党的声音,宣传惠民政策,掌握居民群众动态、社情舆情,听取群众诉求、意见建议,形成诉求清单。
支部梳理“分单”。对不合理诉求,向居民做好解释疏导;对合理诉求,由支部进行梳理汇总,根据县、乡(镇)、社区职责任务以及群众诉求类别、性质,建立ABC三级响应清单,分别由县直部门、乡(镇)、社区分级“领单”破题。
党员干部“接单”。县、乡(镇)、社区三级根据派单事项,填写《群众诉求事项办理登记表》,明确具体承办人,对接诉求群众,精准开展服务,限期解决问题。
诉求对象“评单”。针对办结事项,坚持一事一评,回访诉求人,填写满意票,通过图文形式在公示栏、居民微信群进行公示。成效好的张贴到红榜“亮单”,成效差的张贴到黑榜“晒单”,红榜和黑榜实行一季一公示,接受党员群众监督。
年度分级“考单”。年终,县委组织部结合诉求对象“评单”情况,对部门、乡(镇)办理事项进行考评,乡(镇)党委对社区党组织办理事项进行评定,作为年终考核依据。
驿站联盟 建立便民纽带
党群服务中心(驿站)是城市党群服务功能、交流功能、便民功能向居民延伸的触角,是基层治理一线的实体阵地。为激活城市党群服务的神经末梢,吉县三级书记领办,项目化推动县、乡(镇)、社区、小区“1+2+7+N”四级城市党群服务中心(驿站)体系建设。
突出核心主线抓规范建设。坚持“开放式、集约化、共享性、枢纽型”理念,贯穿“集民智、汇民意、解民需、聚民心”主线,通过资源多方整合、服务多向发力、模式多元融合的方式,设立政务公开、便民联系、法律咨询、群团活动、关心关爱等多项功能,积极构建党领导城市治理的坚强阵地、提供综合服务的工作平台和联通党员群众的温馨家园。
三级书记领办抓优化提档。以统筹各类资源,面向基层党员群众和各类组织搭建沟通交流平台为目标,开展三级书记领办党群服务中心“优化提档”项目,县委书记领办县级党群服务中心建设项目,乡镇书记、社区书记领办社区、小区党群服务中心(驿站)优化项目。吉县27个党群服务中心(驿站)基本形成了以点连线、以线扩面的全覆盖式党群服务网络,架起了党群“连心桥”。
常态长效运行抓利民便民。中心(驿站)坚持“门常开、人常在、脸好看、事好办”的运行理念,开放时间、值班人员、服务事项、办事流程、群众意见实行“五公开”,以党建综合服务中心职工、乡镇干部、社区“两委”干部、专职社区工作者为主,物业企业、物管会、“两新”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力量广泛参与的党群服务队伍,实行全年365天开放服务,有效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靶向定位 延伸服务链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结构愈趋多元化,群众诉求复杂多样,社区服务压力从“量”的要求上升到“质”的需求。为提供高质量、多元化的社区服务,吉县从小切口突破,以小促大,创新社区服务模式,有效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和居民群众满意度。
搭建“小平台”载起“大服务”。打造“幸福大食堂”“两新俱乐部”“e家课堂”,以“一老一新一幼”为主要服务对象,凭“夕阳卡”“两新卡”就餐,每人餐费一天不超过10元,各类活动室免费使用,义务教育阶段儿童享受免费托管看护,有效解决了老年群体“吃饭难”、“两新”群体“融入难”、家长就业“照顾孩子难”等问题。
举办“小活动”展现“大文明”。围绕“金秋助学”、“护苗行动”、“敬老爱老”等主题,每月开展一次主题活动。常态化开展“好媳妇、好婆婆”、“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等评选,加强优良家风、文明社风的培养和宣传,营造了慈爱孝贤的社会氛围,调动了社区党员、居民群众和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2022年,辖区刘爱玲家庭获得了“全国最美家庭”的荣誉称号。
建强“小队伍”发挥“大能量”。各社区牵头成立“两新”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矛盾调解队、合唱队、锣鼓队、秧歌队等队伍,建立社区文化活动和公益活动微清单,不同队伍根据活动清单和群众诉求,不定期举办活动,为居民群众提供服务,个人参与活动情况记入社区“红色清单”,享受社区“爱心超市”兑换、服务代办、儿童看护等服务。
(作者单位:吉县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