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博:深刻领会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的方法论

2024-09-07 11:27:14 来源:临汾新闻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统筹谋划改革的总体布局和主攻方向,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们要深刻领会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的方法论,凝心聚力、奋发进取,确保各项重大改革举措落到实处。

  钉钉子精神的内涵与特征

  钉钉子精神,简而言之,就是抓住关键点,一锤接着一锤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不懈做好一件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这种精神尤为重要。改革不是一句空话,更不是纸上谈兵,而是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需要将每一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每一项政策的出台、每一个措施的落地,都是对既有格局的调整与优化,都意味着对深层次矛盾的触碰与解决。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既体现了对全面深化改革目标的坚定执着,又彰显了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过程的坚韧不拔,是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方法论。

  钉钉子精神体现了改革落实的坚定性。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必然会遇到各种阻力和困难。只有像钉钉子一样,一锤接着一锤敲,才能突破重重阻力,将改革进行到底。这种坚定性,是改革落实的内在动力,也是改革成功的必要条件。

  钉钉子精神体现了改革落实的精准性。钉钉子需要找准位置,一锤一锤精准地敲,才能将钉子钉得牢固。同样,改革落实也需要精准施策,对准问题的症结,精准发力,才能取得实效。这种精准性,是改革落实的重要方法论,也是提高改革效能的关键。

  钉钉子精神体现了改革落实的持续性。钉钉子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需要持续不断地敲打,直到钉子完全钉入。改革也是如此,需要持续不断地推进,直到各项改革措施完全落地生根。这种持续性,是改革落实的必然要求,也是巩固和发展改革成果的重要保障。

  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的理论逻辑

  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改革和发展的理论,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

  一是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将理论转化为现实的力量。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正是强调将改革的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行动,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发展改革的理论。

  二是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正是强调要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来推进改革,让人民群众成为改革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三是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马克思主义认为,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正是强调要通过改革来推动发展,通过发展来解决社会问题、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的历史逻辑

  回望历史长河,钉钉子精神作为中华民族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象征,早已深植于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之中。无论是古代工匠精心打造每一件器物,还是近代革命先驱矢志不渝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都体现了这种一锤一锤、坚持不懈的精神。在党史中,这种精神更是被无数革命先烈所践行,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一锤一锤地敲打着旧世界的桎梏,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坚实基础。

  进入新时代,改革进入深水区,挑战也更为艰巨。因此,我们更需要发扬钉钉子精神,瞄准改革的目标,持续发力,穿透重重阻碍。在党史中,每一次重大改革都是对钉钉子精神的生动诠释。从改革开放初期的破冰之旅,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克难,我们党始终保持着这种坚韧不拔的改革定力,一锤接着一锤敲,推动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

  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的现实逻辑

  改革进入深水区,面对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因此,更需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是应对复杂局面的必然要求。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改革形势,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钉钉子精神,意味着坚定不移、持之以恒、精准发力,它要求我们在改革过程中,不因一时的困难或挫折而动摇,不因利益关系的复杂而退缩,而是要像钉钉子一样,一锤接着一锤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

  二是增强改革定力的必然要求。在改革的过程中,遭遇各种阻力和挑战是在所难免的。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就显得尤为重要。钉钉子精神,不仅仅是一种方法论,更是一种价值观,它强调的是持之以恒、坚定不移的决心和毅力。在改革的过程中,这种精神能够帮助我们增强改革的定力和韧性,确保改革的初心和使命不被各种外界因素所动摇。

  三是提升改革实效的必然要求。改革不是空谈,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真刀真枪地干,要见实效。人民群众是改革的最终受益者,也是改革成效的最终评判者。因此,改革必须注重实效,让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要求每一项改革措施都要精准施策,针对问题的症结所在,不走过场,不搞形式主义。同时,改革措施要深入基层,了解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实需求和期盼,确保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的具体要求

  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要求我们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相统一。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改革是为了解决问题,而问题是改革的导向。只有找准问题、抓住问题的症结,才能有的放矢地推进改革。因此,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深入调查研究,摸清问题的底数,为制定有效的改革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是坚持目标导向。改革是有目标的,而目标是改革的灯塔。只有明确目标、坚定目标,才能确保改革的方向不偏、力度不减。因此,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时刻牢记改革的目标,将目标作为推进改革的动力和方向标。

  三是坚持效果导向。改革是要见效果的,而效果是改革的检验标准。只有取得实效、见到真章,才能证明改革的成功和有效。因此,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改革的实际效果,将效果作为评价改革成败的重要标准。

  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改革方法论。它要求我们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相统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顺利推进和有效落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保障。

  (作者单位:中共洪洞县委党校)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