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民 曹 越:浅谈如何创新管理激发流动党员活力

2024-12-06 09:38:09 来源:临汾新闻网  

  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新时期永葆党的先进性、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工作。然而,近年来一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中出现“离乡就离党、流动就流失”等现象,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教育工作已成为各级党组织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针对流动党员管理“够不着”、服务“送不到”、作用“看不见”等问题,洪洞县紧紧围绕省委组织部全域创建“三晋先锋”党建品牌及分领域先锋党建品牌创建工作要求,把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作为增强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主要内容来抓,在全县基层党组织中扎实开展基层党建“提质增效”三年行动,通过创新管理方式、落实管理责任、健全管理机制、改进工作方法,把广大流动党员集结在党旗下,锻造成服务发展的先锋力量,为临汾市加快实现“三个努力成为”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抓好顶层设计,让流动党员“管理有方”。顶层设计是流动党员管理的力量源泉,洪洞县制定《关于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五项制度》,建立管理服务、事项代办、现实表现鉴定等五项制度。依托基层党组织打造流动党员服务站,定期对辖区内的流动党员进行全面排查,建立流动党员信息数据库,对姓名、性别、年龄、流出(入)地、从事职业、流出(入)原因等信息进行详细登记,定期更新台账,做到“进出”有数,去向有“底”。对流动党员实施“六个一”日常管理模式,即存档1份流动党员联系卡、发放1本流动党员活动证、更新1套管理信息台账、设置1个学习交流群、推送每日1学微党课、建立1本返乡党员意见簿,做好精神激励和物质帮扶,增强流动党员的荣誉感、归属感、使命感。认真落实党支部书记、委员和党建负责人“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定期联系制度,精准掌握流动党员流动动向及思想状态,通过“线上+线下”教育管理模式,全县乡镇党委通过电话、微信等线上途径与流动党员进行联系对接,引导流动党员积极参加所在地党组织的各项学习教育活动。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促使流动党员及时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监督,不断增强党性,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实施科学分类,让流动党员“流而有家”。科学分类是流动党员管理的关键一环。按照地域划分,洪洞县将流动党员类别细分为跨省流动党员和省内流动党员,以流出地党组织为准,实行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中心和乡镇党委兜底管理。按照群体划分,根据来源、职业等将流动党员划分为“雏鹰”“候鸟”“旅雁”三种类型,将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和未转业的退役军人划分为“雏鹰”型流动党员,突出“引导管理”,做好预备党员的转正工作;将工作地点不固定的新就业群体和自由职业者划分为“候鸟”型流动党员,突出“目标管理”,鼓励就近参与组织生活;将照顾子孙群体、投靠子女为主的老年党员划分为“旅雁”型流动党员,突出“关爱管理”,通过寄学上门、政治关怀等方式定期了解情况,提供关怀帮助。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流动不断学、离乡不离心”。

  优化管理服务,让流动党员“返乡无忧”。贴心、暖心的服务可以增强流动党员的向心力和归属感,凝聚发展合力。洪洞县推动流动党员双向管理,开展流动党员走访排查,将部分工作相对固定、居住相对稳定、签订劳务合同的流出党员协调配合转接组织关系。对流出党员加强与流入地各级党组织的沟通和联系,构建形成“资源共享、组织共建、活动共抓、作用共促”的双向管理模式。同时,对流入党员采取党员积分制管理方式,提升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精细化水平。引导返乡党员反哺家乡。乡镇党委、村党组织积极引导广大流动党员返乡创业,反哺家乡。在外出务工党员中进行挖掘培育,表彰推广一批有影响力的先进党组织和个人,引导外出务工党员坚定信念、扎实苦干、带头致富,争做标杆模范。推动流入党员纳入管理。对集体外出打工的党员,鼓励在所在地建立流动党支部,定期开展组织生活。优先为返乡农民工党员安排培训、优先推荐上岗、优先扶持创业,把优惠政策和帮扶措施向外出返乡党员倾斜,为返乡党员创业在政策、资金、项目上予以支持,激发他们回报家乡的热情,引导他们在带领家乡群众增收致富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聚澎湃力量。

  (作者单位:中共洪洞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